【精准扶贫】打开文化扶贫“窗口”
——恩施市沙地乡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观察
全媒体记者 严鹏 通讯员 万勇 龙克慈 向家辉
“三优 四美 五好”表彰活动。
“这辈子算是赶上好时代了,做梦都没想到!”12月4日,在恩施市沙地乡鹤峰口村道龙组,60多岁的何声恩站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连说三声“没想到”。
“有这么好的场地,人都到这里来了,打牌都凑不齐角儿。”站在一旁的李大明补充说。
4月立项,5月动工,8月完成建设,2次大活动聚齐了人心,更鼓足了脱贫致富的干劲。
说起要建设广场,落都村黄家村组的村民黄开足很是激动,“天天守着,恨不得一下子就建设好了”。
有队伍无场所,作为活动组织者的黄开足,只能和一帮人轮流到各家排练节目,“就希望有个大场地,大家能爽快的排演!”
2018年2月,“尖刀班”入户走访,文化广场成了群众提及次数最多的名词。
群众关注,“尖刀班”落实,多方协调,同年4月,投资10万元,2个文化广场项目落户落都村。
“一来就是‘双胞胎’,党的政策没的说,了解我们老百姓的想法啊。”村民黄开美开起了玩笑。
8月,2座文化广场全部竣工。
“有场地了,活动多了,纠纷就少了,老百姓的意识也提高了。”感受到不同的变化,村干部何琼身有体会。
文化扶贫,筑牢“小舞台”建设是关键,2018年,沙地乡新建广场5座,总投资35万元,2019年,拟新建2座,届时,全乡文化“小舞台”将实现村村全覆盖。
舞台有了,如何激活舞台功能呢?
丰富培训方式,以点带面,完善“人才库”,沙地乡这样发声。
“看着,右手要这样举着,鼓声要有节奏。”在鹤峰口村樟木坝组,郭香龙正在组织大家学习腰鼓。
“参加培训,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不是趁热打铁嘛。”2018年,郭香龙参加了该乡组织的腰鼓培训班,并指导10多人学习腰鼓。
点成线,线成面,目前,鹤峰口村共表演队伍4支,老年艺术团2支,村组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沙地乡采取“专家+文艺骨干+群众”的培训方式,2018年,沙地乡组织腰鼓培训125人次,滚龙莲香培训7人次,下乡进村辅导社会文艺团队300人次,全乡文化氛围浓。
扶贫扶志,沙地乡在文化激活思想上做足文章。
“《懒汉脱贫》这个节目对在场村民的触动很大,有些人还是不好意思!”在黄广田村文化惠农送戏下乡现场,看完节目后的该村“尖刀班”班长曾志林如此说。
舞台为媒,以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反响好,效果更显著。
“这样的活动要多搞,看完后信心也足,动力更强。”从走去困境到脱贫致富,自强不息的贫困户刘普在戏中找到了共鸣,“幸福不是等来的,勤劳才是脱贫致富的关键”。
2018年,全乡送戏下乡10余次,4000多人次到现场观看,做实文化扶贫,激发了内生动力。。
开展“三优四美五好”评选、修订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宣讲“十九大”、送医送科技......
多措并举,遍地开花,做活文化大扶贫,沙地乡在提振脱贫精气神上下足了功夫。
“文化扶贫不仅是看戏,最重要的是做通贫困群众的思想工作,鼓起他们脱贫致富的勇气。”该乡党委书记戴锐说。
下好文化“先手棋”,沙地乡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打开文化扶贫“窗口”,将“治贫”与“治愚”,“扶贫”和“扶志”结合,补齐精神短板,助力精准扶贫。
总编:朱述耀 编审:田仁超 编辑:李婷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