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能干人】何名选:大山深处的“民选干部”

【身边能干人】何名选:大山深处的“民选干部”

——记恩施市沙地乡鹤峰口村退休老党员何名选

全媒体记者 严鹏 通讯员 雷刚 何叶群

何名选的部分笔记本和账单

活跃在舞台上的老年团

指导成员进行排练

11月26日,在恩施市沙地乡鹤峰口村,人们又讲起为村里广场安装灯时,树杆倒下来划伤何名选的事情。

“老何,如果杆子歪着倒下来,那天你就这么‘拜拜’了。”大家和何名选开起了玩笑。

“我一辈子行的正,杆子也会让三分!”何名选也呵呵笑了起来。

作为党员,从小村到大村,从在职到退休,66岁的何名选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民服务,以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不变本色。

政策的“传声筒”

“作为干部,我们要学政策懂政策,更要给人民群众传达政策,这是干部的责任。”翻开何名选的笔记本,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

从入职到退休,何名选一直这样做。

1990年,38岁的何名选到当时的道龙小村任会计,账目、文书、杂事、年报、计生,从“一窍不通”到“土专家”,何名选用了三个月时间。

“那时信息不便,政策看了记不住,还要写在本本上加深印象。”年复一年的政策记录,写满了他20多个笔记本。

“你看这里面的会议记录,都是当时入户的要宣传政策,有时还要多次宣传。”何名选拿出了100多页的记录笔记。

“落实一个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纲领。” 

  ......

“他的理论水平没的说,政策脱口就出,而且通俗易懂。”谭彦章十分佩服何名选的“功力”。

退休以后,继续当任组长的何名选成了村里的义务宣讲员,经常为群众讲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传达各项会议精神,帮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成了政策的“传声筒”。

“活到老学到老嘛,只要有口气,我这个‘传声筒’还会继续发声。”何名选的回答坚决有力。

群众的“服务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何名选在笔记本首页写下的座右铭。

道龙小村有164户860多人,3个村干部“承包”了全小村所有的工作,面对工作难任务重的村委工作,何名选并未退宿。

“59年的苦日子都过了,这点难算什么!”说干就干,从会计、副主任、主任,何名选一干就是12年。

挖沟渠、砌梯田、打水田、养蚕桑、种柚子,何名选样样都冲在前。

“七月份,光着膀子在坡上打水田,皮都裂开了。”2个月的高强度施工,100多亩初现雏形,何名选也累趴在家中。

“何必搞那么苦哟,人也累死了,还要顶着很多骂声。”妻子范友菊很是不解。

“干部不上谁上,没得点忍耐心,那就不得搞这个干部。”

“一架陡坡爬到黑”,生活在道龙小村的老百姓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出行不便成了道龙人民心中的“心结”。 “背100大米,爬近10公里的陡坡去卖20块钱,挣几个苦钱真的苦。”400亩水田、100亩蔬菜,富庶之地成了“虚有其名”,何名选和村委会一帮人“不知所措”。

集体没钱,老百姓集资困难,项目也没有,现实的困难击碎了几代人的梦想。

“路一定要修通,没钱,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集资。”1991年,何名选和张志清去区里找项目支持,走了一天,等了两天。

“区里负责人支持我们,会积极争取项目的。”有政策支持,何名选看到了修路的希望。

1995年,公路立项,开会、动员、测量、划段、分户,1996年8月,公路终动工。

“不参加的就过硬,必须搞,每天都要挨家挨户催工。”何名选和村委会一帮人亲自上阵轮流监工,也挨了很多骂。

1997年9月,一条2公里的通村泥巴路解开了群众多年的“心结”,那天晚上,何名选和村委会一帮人都喝醉了。

“村委会那帮人不简单,确实为道龙小村的老百姓做了件大好事。”说起修路,当年参加修路的陈章梅很有感触地说。

组织劳力修通2公里的组级公路;争取4500元的捐赠修桥;组织党员群众寻找水源并集资修建水池;协助村里监督工程质量。

“大家一条心,心往一处想,全靠何名选这样的老干部、老党员。”村里的工会代表大会、党员大会、主题党日等各项活动,何名选不但自己积极参加,从未缺席,还积极动员老百姓参与。

“他是我的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讲起何名选,鹤峰口村后备干部何叶群十分感激,何名选经常给村里的年轻干部分享自己的经验。

在岗和退休,何名选都明白自己的定位,践行着自己当初的座右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文化的“引领者”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何名选的笔记本上,这句摘录的话让他在文化上做起了文章。

从小就喜欢文艺活动的何名选会识谱、编节目、吹唢喇、制乐器,是远近闻名的“文艺人”。

“一听说搞活动,那就来精神了,饭都可以不吃。”痴迷文艺,妻子范友菊很佩服。

2017年12月,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成立鹤峰口村道龙老年活动团,并自筹资金购买器材。

“器材一到,就在家里开练,大家都很激动。”扎实的基础,紧密的配合,在道龙村庆祝春节的活动上“一鸣惊人”,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成功后的老年团活跃在乡、村各种活动的舞台上,成员从当初的7人扩展到20多人。

“没有基础,先教谱子,再教手法,最后配合。”耐心认真,成员们迅速成长且能“独当一面”。不仅如此,何名选还出资组织大家外出学习,开阔视野。

活动多了,思想活了,纠纷少了,邻里更加和谐了。

“以前是打牌,而现在是学这学那才是时髦,大家生活更美好!”成员何美荣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我是一名党员,党旗下举了手宣了誓,你一辈子就要这样做!”28年来,何名选坚守着自己对党的初心,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在大山奉献着自己的一生。

总编:朱述耀  编审:田仁超 实习编辑:覃李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