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道修在检查前胡的长势。
绿树掩映中,一座农舍隐约其中,耳畔是清脆的鸟鸣,一缕淡淡的清香萦绕鼻尖,好一个家庭农场。
“真是怠慢了,这里条件简陋。” 农场的主人覃道修很是客气,一把握住记者的手,这个90后年轻人的手心长满了老茧。
环顾四周,只能用简陋来形容这个场主的住所。一个简易的工作台,摆满了枝剪、钳子、镰刀等工具;一张小书桌,放着几十本各类书籍;一张单人床,床下摆放着10多双胶鞋。
“那是给亲戚们准备的。”覃道修说,那些鞋子,是亲戚来这里帮工时穿的,从创业开始到现在,农场的很多活都靠这些亲戚帮忙。
闲不住,爱折腾。2011年,还在读大学的覃道修来到吉心村姑姑家玩,满山的荒地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在这里建一个生态与效益双赢的家庭农场。
说干就干,一次次的彻夜长谈,姑姑被覃道修这个“犟拐棍”说服了,以给姑姑养老为条件租下了姑姑家的土地。在这里,他一共租下来48亩荒山、荒地。
没有公路,吃水要去别人家讨。“条件真得很差。”覃道修说,有时候独自一个人站在荒山,也想过放弃。
坚持就是胜利。翻整山林、清理杂树、平整土地、修建道路,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覃道修与家人开始了“开荒”生活。
2011年冬天, 48亩荒芜的山田终于开垦完毕,而覃道修的双手则起了老茧。种什么?怎么种?钱从哪里来?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摆在覃道修面前。
“我们都成了他的义务工。”父亲覃正宇笑着说,为了这个农场,不仅是他们所有亲戚“总动员”,覃道修的同学也被 “忽悠”来运苗背粪。
“我给他们打下欠条,写上还款的日期。”覃道修说,写下欠条能可以时刻提醒自己,自己还欠着不少债,还需要更加努力。
“以前帮你的就作义务工算了,以后你自己想办法。”实验初期没有收益,大家对覃道修都不看好,一直满腔热忱帮助他的大哥放弃了,一家人听说要去种地栽树,都摇头。
就在此时,母校收下了他当年收获的2万斤南瓜和8000斤土豆,解决了姑姑家土地闲置和劳务费;吉心村的负责人送来了3000株葡萄苗。
天道酬勤。2015年秋天,葡萄挂果了,州城的客人络绎不绝前来品尝。覃道修赚到了第一笔钱,“赚了5000元,还有一部分葡萄我送给这些年为我劳动的亲戚和朋友,抽回了7000余元的欠条。”
长短结合,立体套种才有前途。覃道修说,葡萄只有一季收入,怎样才能让大家一年四季都有事做,有长效经济效益,这是他一直在思考的。
受到父亲的影响,覃道修决定在葡萄下套种中药材,于是,覃道修一张欠条从舅舅家弄来3000株厚朴苗,姨夫家的紫花前胡被覃道修与表弟“偷偷”种下。
前胡、贝母、川乌……经过覃道修几年的试验,这些中药材在这里长势很好。
“葡萄20亩,贝母7亩,前胡6亩。”因为搞林下套种,倒逼着覃道修不打除草剂,葡萄的品质极好,今年的葡萄被客人一扫而光,收入10万元。
生态与经济双赢。走在覃道修的家庭农场,但见厚朴长势喜人,林下紫花前胡花繁叶茂,葡萄园挂满晶莹剔透的葡萄,葡萄树下贝母舒展着嫩绿的叶子,1000余株紫薇在川乌的陪伴下竞相绽放……覃道修家庭农场的价值超过了50万元。
农场有了效益的秦道银没有忘记乡亲们,他结对帮扶了5户贫困户,碾盘村的余明海就是其中一个。
“今年雨水多,羊没得吃的,可把我急坏了。”余明海说,他一直养羊,但是没有技术,总喂不活。覃道修给他送来了技术,送来了草种。“今年40只羊长得可壮了,收入那是妥妥的。”
“绝对不能欺骗乡亲。”覃道修一直这样要求自己,他说和大家一起致富是他前行的不竭动力。
现在,他将目光盯向了吉村存的1000多亩葡萄,准备以自己的示范带动,在全村范围内推广林下套种中药材。他给记者算了算账,林下套种一亩地综合收入怎么也得超过2万元。
就想过不一样的生活,这些年,覃道修失去了其他年轻人生活的乐趣,但是在专心经营家庭农场的过程中收获着另样的精彩。
记者: 童秀清 通讯员 吴梓涵
值班总编:杨承佳
责任编辑:廖康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