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灯:斑马线,值得敬畏的人性“标线”

进入自媒体时代,时不时有在“斑马线”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报料,的确让人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看似安全的地方,由于“规矩”意识不强,反而不太安全了。这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种现象,那就是人们对“斑马线”的认识的确还存在一定差距。之所以我们有必要来认识和了解“斑马线”,是因为只要悟出了它存在的道理而心存敬畏,不论是提升文明素养助推“六城同创”,还是增加法律意识保障安全出行,都是大有裨益的。

是一道“智慧线”。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在车马与行人交叉行驶路面砌筑的跳石。随着机动车辆的大量出现,根据人车分流的“跳石”原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英国人开始在伦敦街头的路面上设计出一种横格状的人行横道线,要求行人在横过道路时,必须走这样的横道线,这一道道横线十分醒目,看上去就像斑马身上的白斑纹,因而被人们称之为“斑马线”。司机驾驶机动车辆看到“斑马线”时,会自动减速缓行或停车,确保行人安全通过。这道标线的问世,因其极大地调整和规范了交通秩序而被世界各地所借鉴。道理就这样,路面划出的是一道简洁的标线,其实立起的是一条严肃的规矩,彼此遵循的是一份道德的约定。看似普通的几何图案,应该说是人类文明的深厚积淀,是历史文化的智慧传承,以虔诚之心对待、以崇敬之情礼遇,让美好的精神财富薪火相传,人类社会才能进步,文明程度才能提高。我们只有用规范的行为来诠释其人性内涵 ,这才是对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礼赞。

是一条“生命线”。生命对我们任何人都只有一次,这是极其珍贵而又十分公平的自然法则。敬畏生命,善待自已,尊重他人,应当是没有选择的人生态度。“斑马线”的本质,就是要维护秩序,就是要保障安全,就是要珍爱生命。“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这一“规矩”面前,靠的是自觉、是自律、是自重。横过道路的行人,“过马路、左右看,请走人行横道线”,永远不要忘记这句朗朗上口的儿歌,直到生命不息;来去匆匆的驾车人,练就“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定力,“平安”就会永远充当你回家路上的“护身符”。安全来自于习惯,习惯成就于意识。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经济转型期,在道路基础设施和与之配套的硬件设备还存在差距的今天,人人都要养成高度负责的安全意识,俗话说的“小心能驶万年船”,其实是充满哲理的经验概括。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知道“刹车”在哪里,瞄准“底线”在哪里,才是属于理性的人文表达。因为,没有安全,就意味着没有一切。

是一束“红外线”。科学家们发现了红外线,依靠热成像的原理,“看”到了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现象,甚至可以让许多“本来面目”无处遮掩,利用这一重大科研成果,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了财富,带来了许多便利。在现实社会中,横亘在街头路口的“斑马线” ,其实就是一束扫瞄人性的“红外线”。事实上,大声鸣号、以强示弱、强行通过或违规变线、随意调头的驾驶员大有人在,无牌车、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更是“目中无人”,甚至在有红灯路口的“斑马线”上依然“天马行空”,视规矩为儿戏;行人中,有的目不斜视、“胜似闲庭信步”,有的精力集中、低头关注“信息时代”,有的谈笑风生、如入人间胜景。这些,都是不敢恭维的另类风景。对“扫瞄”暴露出的这些“顽疾”,坚决不能听之任之,务必用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进行规范,该预防的要及时预防,决不能让“恶习”蔓延甚至泛滥成灾;该治疗的需及时治疗,一旦心存侥幸酿成大祸必将追悔莫及。对管理者来说,这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情操。如果放任自流,如果随心所欲,都是对人民、对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

“安全线”上无小事,“斑马线”上看得失。要敢于在“小节”上顶真,让我们一起努力!

文章来源:中国硒都网

责任编辑:廖康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