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看恩施】乘风破浪行 奋进新时代

乘风破浪行 奋进新时代 

——改革开放四十年恩施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全媒体记者 赵盛迷

州城一角。

2018年第五届硒博会。

交通枢纽。

恩施大峡谷游人如织。

龙凤镇产业园。

40年峥嵘岁月,40年光辉历程。

乘风破浪行,奋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恩施市紧紧围绕“当好全州龙头、勇当武陵山排头兵、市域经济发展走在全省生态功能类县市前列”目标定位,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五大攻坚战,推进“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在该市实施,为建设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作出更大贡献。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在改革开放中,恩施市围绕“316”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第一力度抓好第一要务,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地区生产总值达206亿元,同比增长7.5%;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9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95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17元。

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恩施市充满了自信与希望,紧跟中央、省委、州委步伐,按照市委“316”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坚定信念加油干,统一思想接力干,突出重点扎实干,尊重规律科学干,严守规矩放开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腔热情地做好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工作,让全市广大群众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携手书写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美好篇章。

聚力改革开放,试点效应逐步放大。1800万!162亿!增长25.6%!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的创建,恩施生态文化旅游突飞猛进,土家女儿会、恩施玉露、恩施大峡谷“三大名片”知名度不断扩大,享誉全球;“五个龙凤”建设卓有成效,5大类20项改革全面深化,龙凤镇荣获“省级示范乡镇”称号。四大产业集群、“五园一中心”“六纵五横四环”“三厂二廊一园”等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新型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市上下勇于向贫困宣战,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教育、卫生、水利、电力、通信等民生基础,架起了通向全面小康的桥梁。2017年,该市实现25个贫困村出列,2085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错退率、漏评率均在2%以内,群众满意度高于90%;易迁安置房屋搬迁入住5311户15828人,主体完工交钥匙792户2174人,在建98户304人,已实施平改坡3682户,配套菜地1282户,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比率达88%,贫困村成立农村合作社达100%。

文体旅融合铸新引擎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最初的“卖风景”,到后来实施“旅游+”战略,恩施市“世界硒都·仙居恩施·养生福地”品牌效应逐步凸显。成功举办“东西部协作·旅游扶贫杭州旅行社恩施行”等活动,为第三届全国民宿大会提供参观现场,获“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单位”称号,仅2017年,恩施市旅游综合收入137亿元,2018年预计全年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162亿元以上,旅游产业这一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旅游新业态不断丰富。以二官寨、五峰山花果山花海、白杨坪麂子渡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热度高涨。养老服务、中药保健、低空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加快培育,青云崖旅游度假区、红花峡峰林景区、铜盆水森林康养项目、南里渡水上运动公园、女儿湖高山运动旅游基地等一大批旅游类项目加快推进。

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恩施市充分发挥和利用“年货赶场节”、土家庙会、“乐享春天·品味恩施”、万人插秧节等特色活动吸引力,恩施旅游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快速提升,2018年,恩施市被中国文博会评为“2018中国最美县域”。

旅游产业持续升温。恩施市出台《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十条意见》,大力完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建成全域智慧旅游系统,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鹿院坪景区建设有序推进,大清江综合码头投入使用,景区品质全面提升,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夯实产业促绿色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恩施市厚植绿色根基,不断加快四大产业集群建设,围绕农村经济和工业发展发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势头强劲。恩施市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探明独立硒矿床”所在地,境内硒矿蕴藏量世界第一而获取”世界硒都”殊荣。恩施市紧抓机遇,新建600亩硒标准化示范基地,全面启动茶叶全域绿色化示范乡、示范村,硒杂粮示范基地建设,启动茶叶、蔬菜等种植技术地方标准和硒茶出口检验检测标准制定工作,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硒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特色品牌,全市完成“三品一标”认证企业12家,认证面积达11.5万亩,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展硒产品产销活动3场次,取得良好效果。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初见成效。恩施市富有“华中药库”的美誉,药材种类繁多,恩施市因地制宜,引进3家生物医药企业,引资2.3亿元,加快建设药材基地,建设药材重点乡镇8个、重点村30个,新建成油牡丹、白芨等中药材种植基地3.3万亩。截止目前,全市中药材总面积达29.8万亩,种植品种近60种,从事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244家,生物医药企业38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总产值达17.6亿元。 

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建设稳步推进。2018,全市完成清洁能源产业总产值8.4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截止目前,全市已利用市统筹资金3080万元建设了77个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板桥风电开工建设,光伏发电有序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信息产业强力推进,宽带网络实现“村村通”。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全市注册互联网服务业、电子商务企业达60家,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29个,年交易额达8.3亿元。

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恩施市聚力民生福祉,发展成果更加惠民。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2017年该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1%。居民收入增长总体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95元,同比增长9.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17元,同比增长8.5%。

教育质量全面提升。40年来,恩施市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由1978年的95.3%提高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由92.45%提高到100%;高(职)中阶段入学率由26.81%增加到90.88%。40年来,恩施市优化布局调整、均衡资源配置,着力打造教育品牌,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医疗资源配置逐步优化,完成163个中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新增医疗机构32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优化,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原创作品《么姑筛茶来》《龙船调的家》分别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湖北音乐“金编钟奖”;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富有成效,三岔傩戏传承基地、润邦茶业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全民健身热情高涨,州八运会、州青运会奖牌数高居榜首。歌曲《想给妈妈唱首歌》荣获中国原创音乐“词曲创作功勋奖”,恩施市成功申报为“湖北省土家女儿会文化之乡”,三岔镇被命名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傩戏)”,市非遗中心被省文化厅表彰为“湖北省最美非遗保护展演中心”。

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城镇新增就业61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从严查处了一批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案件和腐败“保护伞”问题。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年未发生一般及以上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

40年春风化雨,40年沧桑巨变。走进新时代,立足新起点,恩施市委、市政府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怀着对全市人民的炽热情怀、对恩施市发展的崇高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努力交出一份决胜脱贫攻坚、奔向全面小康、建设武陵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满意答卷。

总编:瞿照坤  编审:田仁超 编辑:郑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