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看恩施】兴林富民绿潮涌
——恩施市大力推进林业发展纪实
恩施日报记者 冉运芳 通讯员 程阳
月色茶园。
城中绿林。
独峰啸傲夕阳照。
大山鼎秋色。
祥云衬托山城美。
林居。
城市与森林。
葱郁的绿色连绵不绝,苍翠的树木层峦叠嶂。恩施市地处鄂西南,是湖北省重点林区之一,素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恩施市林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林业改革方兴未艾,造林绿化稳步推进,林业重点工程有序实施,林业产业欣欣向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的林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春天。恩施市抢抓机遇,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大力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时值深秋,登高远眺:城里城外,绿树环绕;山上山下,翠绿成荫;生态庭院,芬芳四溢……林业生态建设赋予了恩施人民更多的绿色生机,宛如置身一幅天蓝、地绿、水秀的绿色画卷。
生态篇——
造林绿化,扩大绿色版图
生态建设是林业的永恒主题,是林业的立业之本。
于是,持续大规模造林绿化在恩施市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退耕还林工程是覆盖面最大、投资最多、农民参与度最高的一项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生态经济工程。
40年来,开展荒山绿化、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国家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林业进入历史性转折时期。恩施市乘势而上,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全面推进以生态建设为主、大力发展林业的跨越式发展。长江防护林体系一期工程建设成果得以巩固,全市完成215.4万亩天然林管护、2.09万亩中幼林抚育任务,实施通道、庭院及四旁绿化,完成了历年省下达的造林绿化任务,成效明显。
自1990年,恩施市紧抓国家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大好机遇,动员全市“灭荒”绿化、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工作成为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积极组织群众造林、护林、爱林,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普遍提高。
1993年,被列为长江防护林工程全国一类建设先进单位,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以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为龙头的“十年绿化恩施”活动成效卓著。
1994年,恩施市完成基本消灭荒山任务。
1995年,省委、省政府授予恩施市政府“湖北省造林灭荒(绿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同时,省绿化委员会、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林业厅授予恩施市林业局“湖北省造林灭荒(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1997年,恩施市如期实现省级绿化达标。1998年,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恩施市屯堡区屯堡村“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荣誉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全域植树造林,林业进一步壮大。截至2015年8月,恩施生态立市林业总产值约25.14亿元;绿色版图不断扩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42%、森林面积313.61万亩、森林生态效益总值31.38亿元。
2015年至2016年,完成“绿满荆楚”行动造林绿化87330亩,完成总计划任务的139.9%,两年时间内超额完成“绿满荆楚”三年计划总任务。
今年3月,恩施市被省政府表彰为“绿满荆楚行动先进县(市、区)”。作为该项工作的主要牵头单位,恩施市林业局功不可没。
从改革开放前,森林资源几经砍伐,成、过熟林几乎消耗殆尽;到改革开放后,依托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植树造林,全市森林资源总蓄积量由1985年的233.58万立方米增加到2017年的1231.3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40.15%增加到2017年的64.23%。
青山飞翠。如今,不断扩大的绿色版图让恩施市更生态宜居,处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
几十年造林绿化给市民最直观的感受: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
产业篇——
兴林致富,引领产业发展
如何实现扶贫与生态保护的共赢?
发展经济林,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在产业开发上,恩施市有着明确的思路:充分发挥国家政策优势和本地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与生态环境同步的生态富民产业发展,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扶持龙头企业。
走进恩施市龙凤镇,山山绿色蔓延。茶树、漆树……经济林把龙凤扮绿扮靓,生态富民的潜能在释放。
2013年以来,在新一轮退耕还林中,龙凤镇因地制宜发展漆树、茶树等经济林,引入企业带动,让挂坡地不再是包袱。龙凤镇试点退耕还林,是恩施市引领林业产业发展、推动山绿民富的一个缩影。
40年来,全市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形成了林果、森林旅游等特色林业产业。
“八五”期间,该市把“茶、桑、果、药”作为林业产业主要内容,林业投资向经济林倾斜,实现以绿化达标和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林业为主的战略性转变。
“九五”时期,全市发展高效经济林,扩大茶园基地,发展银杏、板栗、核桃、杜仲、厚朴、漆树、桑树等经济林。到1994年,全市发展经济林21276.27公顷,投产面积7472.87公顷,经济林面积逐年扩大,产业渐成规模。
1993年,该市在双河区召开高效经济林现场动员会,为推进全市高效经济林的发展铺路。
1995年,全市高效经济林建设超额完成当年计划8000公顷,屯堡区千亩柑橘基地铺就致富路,沐抚区千亩杜仲、黄柏基地造园完成。
1996年,州林业局、市林业局联合在崔家坝镇焦桩乡焦桩村、洋伞坝村创办千亩柚园基地。
……
多年来,恩施市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林业产业发展,让荒沟坡地变身绿色产业园。
今年,全市加强特色产业园项目建设。在小渡船街道办事处何功伟村实施200亩桃园观光采摘园项目建设;在舞阳坝街道办事处辖区完成五峰山游步道规划设计,栽植特色水果50亩;在一碗水建设樱花园2200平方米,板栗、核桃、茶叶、五倍子、紫油厚朴等本土林果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同时,抢抓乡村振兴机遇,推动林药产业发展。去年,该市在新塘、红土、板桥、屯堡等乡镇新建党参、贝母、当归等中药材基地4万亩,全年实现林(药)业总产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5.74%;培育林药、林禽、林蔬、林果等林下经济近20万亩,推进5万亩高品质竹笋基地项目落地。
今年以来,该市共完成中药材基地4.28万亩,占全年计划任务的107%,涉林企业产值达18.3亿元。
改革篇——
深化改革,释放林业活力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引导实现林地适度规模经营,有效释放了林业发展活力。
2007年4月,恩施市作为全州试点,率先启动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目前,主体改革已全面完成,改革成效日益显现,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新林业“三定”。
改革进展顺利,多次获得表彰。恩施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州各级领导肯定,2009年被州委、州政府表彰为“全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先进县(市)”。2010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2011年,恩施市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典型县”。2015年,恩施市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
恩施市大胆创新,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森林保险制度和建立公益林管理经营机制等四项试点改革任务,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改革圆满收官,有15亿元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72家,建成生态庭院800多户。组建了恩施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发了恩施市林地流转信息化系统,4家企业流转359户林农944宗25039.6亩林地,按程序颁发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4本,收到较好效果。
2017年,恩施市林业局被人社部、国家林业局联合表彰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
40年,恩施林业硕果累累: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持续实现“双增长”;天保、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顺利通过各级验收,林业发展欣欣向荣。
2018年,全市投产茶园面积突破30万亩,实现产值20亿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受到人社部和国家林业局表彰;“绿满荆楚”行动受到省政府表彰;2012年恩施市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2017年恩施市获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资格,恩施大峡谷生态旅游成为“湖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景区”之一,高峰期日均接待游客达1.5万人,辐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山水有情化金银,绿色崛起新恩施。随着林业生态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恩施市绿潮劲涌,绿色家底更厚实。
总编:朱述耀 编审:田仁超 实习编辑:覃李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