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大山换“活法”

搬出大山换“活法”

记者 严鹏 童秀清 通讯员 朱芳明

安置点上务工忙(伍功勋 摄)

吴锦国正在“家门口”就业(伍功勋 摄)

小街美如画(伍功勋 摄)

“马娃子,莫喝茶哒,趁‘天公作美’,快来搞了作数。”10月24日,在恩施市板桥镇大木村桥湾小区集中安置点,73岁的易迁户吴锦国正在安置点上打零工。

“打连阴,干着急啊,希望快点搞起喽,不在乎挣多少钱。”人老技不老,削枝去皮,描线锯木,“老木匠”吴锦国图个乐趣,“每天一百多块,还供吃,你说搞不搞的?”

画面切回2016年,“养不成猪,种不成菜,搬进去了,喝西北风么?”带着困惑和怀疑,吴锦国在纠结中搬进新居。

因户施策,村里鼓励他发展药材,2017年1月,吴锦国种植七分地的野生白芨,并在周边打零工补贴家用,困惑在福利中“消亡”。

“莫看只有七分地,三年后可卖二十万。二十万啊!”吴锦国比划着二根指头,地里的“金元宝”为他一家三口带来了希望。

“有山有水有花草,公路入户,水电齐全,这日子比城市人过的滋润!”七十五平米,二室二厅,吴锦国早早备足冬季的柴火,“等屋顶加盖搞好,欢迎来烤火喝茶。”

路远,不通公路,远离学校、集镇,在板桥镇有这样的扶贫搬迁对象332户835人,2016年实施167户497人,2017年实施165户338人。

搬出深山迎幸福,和吴锦国一样,同小区的易迁户姚家华也换了“新活法”。

“公路水路都没有,致富照样无门路。”一辈子住在“穷山窝”里的姚家华,从山尖尖搬到山坳坳,“新活法”从此开启。

“住进来当然好,起码孙娃娃上学不用担心了。”房屋从破烂到崭新,上学从五公里到200米,产业从苞谷土豆到高端药材,搬家,搬的不仅是位置,更是美好生活的出发。

“还给我一套,那就完美了。”开着玩笑,姚家华盘算着自己的产业,五亩药材,五只羊和两头猪,“药材明年开卖,保底3万多元。”

“你自己修,起码也得八九万,国家政策好,我算是赶上了。”在125平米的房屋里,姚家华脸上充满微笑。

“姚哥,你挣那么多,今年我还要来吃杀猪饭喽。”一旁的易迁户章定勇随口一说,两人大笑起来。

“反正比我住的地方环境好,我是打心底羡慕‘嫉妒’。”大木村党支部书记曹永接过话说,“还有好事,那就是那边投资60多万的风雨桥今年搞起。”

不远处,工人们正在风雨桥上架梁,不久未来,这桥将屹立溪流上,联通老百姓的致富路。

编审:廖康庄 编辑:胡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