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凤:让大家都摘掉穷帽子
记者 沈宏臣 通讯员 杨艳平 李喆
指导合作社社员进行田间管理。(资料图)
和葡萄种植户一起为葡萄园清理杂草。(资料图)
“10月5日,我们村的葡萄采摘基本结束。国庆期间,葡萄热卖,葡萄亩平收入大都超过1万元。”林凡凤介绍。
林凡凤是恩施市龙凤镇吉心村支部书记,也是麒麟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介绍,目前,葡萄园进入休整期,种植户都在准备肥料,待葡萄园里的叶子落干净了,就可以开始“清园、剪枝、施肥”。
葡萄园从无到有,合作社从最初的10多户发展到如今的80户,从当初的100亩到如今的1000亩。葡萄亩平收入从亩平不足3000元到如今亩平超过1万元。
吉心村的葡萄产业逐步扩大规模,发展壮大,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视,林凡凤更是功不可没。
多年前,村民一直以传统种植为主,土地贫瘠,再加上严重缺水,交通不便。“这样不行,我一定要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林凡凤心里暗下决心。
可是没有支柱产业,谈何容易。
“发展葡萄,亩产有一两万块呢!”在外创业成功的朱友斌建议林凡凤发展葡萄产业。
2009年底,林凡凤与朱友斌一起专程到建始考察,一家一户了解情况,一园一园查看长势,看着别人葡萄产业发展这么好,林凡凤眼热。
“一定要把葡萄搞起来。”回来后,林凡凤下定决心,说干就干。一个多月时间内,林凡凤召开群众会10多次,上门走访村民40多户,组织群众到建始实地考察。
林凡凤定期邀请州市的专家到田间地头,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为葡萄产业发展找资金、找项目、找销路,合作社还先期垫付苗木资金,解除了村民发展的后顾之忧。
在林凡凤的带动下,很多村民也开始尝试着种植葡萄。
经过3年多的发展,2013年,吉心村的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00亩,近100亩进入丰产期,平均亩产达到5000元。葡萄产业,让村民尝到了甜头。
“一亩葡萄园,一年一万元。”如今,吉心村的葡萄园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单产较最初翻了一番,亩平产值超过1万元,全村有250多户村民种植葡萄。
“有合作社给我们做后盾,我也发展了6亩。现在,一年一亩收入在1. 2万左右。”64岁的朱友朋晒出自己的成绩单。
“要让全村的贫困户都摘掉穷帽子,一户也不留。”身兼多职的林凡凤时刻把村里的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放在心上。
由林凡凤领衔的麒麟专业合作社将10户基础条件差的贫困户确定为定点帮扶对象,引导他们发展产业,帮助他们想办法、出点子,解决实际困难。
“现在种一年的葡萄,要抵原来种10年的苞谷。”70岁的村民刘克兵道出了葡萄产业的显著效益。
李玉兰看到大家发展葡萄都有了收益,她也动了心,将自己的田地种上了葡萄苗,丰厚的收益让她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跟刘克兵和李玉兰一样,伍贤贵也享受到了葡萄产业为他带来的红利,今年年底将实现脱贫。
在林凡凤的积极协调下,贫困户孙学刚得到企业赞助的2万多元将房屋整修一新。张同家也成为村里的护林员,每年有3000多元的固定收入,7月底还收到了合作社为他购买的两头猪崽。
“如果试种成功,村民又多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林凡凤介绍,8月份落地的一个200亩早熟葡萄项目可为村里贫困户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每户年增收1万元,脱贫不是问题。
“未来,要让葡萄成为我们吉心的招牌,葡萄亩平要力争达到2万元。”林凡凤道出了未来几年的目标。
如今的吉心村,山水如画、交通便利,村容村貌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在林凡凤的带动下,葡萄产业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值班总编:滕义 责任编辑:廖康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