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板桥镇:“红色头雁”护航产业发展

钟家义在田间照料大黄

云上硒都全媒体记者 赵映雪 特约记者 杨玉涛

6月6日一早,70岁的钟家义已在田间忙碌开了,他手脚麻利,穿梭在田垄间为大黄除草,不一会儿,胶鞋、手上就沾满泥泞。

恩施市板桥镇穿洞村龙洞坪组,钟家义自幼生活在这里。55岁入党、党龄15年,已是安享清福的年纪,他却多次拒绝儿女到集镇养老的提议,坚持住在老屋种田。

“我是党员,我要带好头。”在他看来,村里要发展产业,自己有这个能力就要带头。2年间,钟家义发展大黄10多亩,收入10余万元,也让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无职党员既是我们的政策宣传员、联络员,更是致富的领航员。”村书记郭行玖说。

在穿洞村,通过无职党员示范引领,发展了2000余亩大黄、独活,产业有声有色。

把党员变成人才,把人才变成党员。近年来,板桥镇充分挖掘党员示范典型,树立“一个党员一面旗”的鲜明导向,引导党员带动群众踊跃参与家乡建设和产业发展。

竭尽所能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大木村68岁的刘柏银是名有着45年党龄的老党员,1998年改制退休后开始发展药材。

23年间,刘柏银的药材基地年营业额已超300万元。“我是成了,这些邻居呢?”看着村民跃跃欲试的眼神,想到他们没有资金购买种子,刘柏银主动将药材种子分发给农户,解决他们购买药材种子的资金难题,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自培”和“回引”相结合,该镇着力凝聚镇内外乡贤成功人士、致富能手,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为乡村振兴打好人才基础。

钟军和郭雁在基地里为白萝卜除草

钟军是大山顶村“回引”的乡土人才之一,在外跑车的他回乡成立锦明种植专业合作社,700多亩基地种有包菜、白萝卜、独活等蔬菜、药材产品,带动67户群众就业,2020年产值500多万元。

“合作社保证每年至少有450亩地给社员耕种,我们提供种子、农药、肥料,再从社员手中回收产品,让老百姓获得实打实的收益。”钟军于2020年8月入党,成为党员后更加积极地参与组织生活,接受入库人才的培训和政策宣传,发挥纽带作用。

红椿坝组村民郭雁、钟发明都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两万余元,“跟着党员干,我们心里踏实。”

2020年6月,恩施市林汇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仕林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党员是一份责任,今后我要继续发展好合作社,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

合作社现药材种植面积600余亩,药材加工厂房3000余平方米,帮助解决就业60余人,其中贫困户26户30余人。2018年至2019年总收入20余万元,助农年增收2-3余万元。

当前,板桥镇人才库在册人员共82人,本年度组织培训20人次,通过充分发挥这批党员为主的乡土人才在人力资源、技术技能方面的优势和特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