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板桥镇:产业托起乡村振兴梦

村民正在挖贝母。

云上硒都记者 朱述耀

“板桥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之快,得益于板党、大黄、牛膝、山地牛羊、建材等产业,产业的大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6月2日,记者来到恩施州恩施市板桥镇采访,该镇副镇长、宣传委员龙燊兴奋地说。

走进夏日的板桥镇,满目苍翠,凉风习习,顿感神清气爽。一片片绵延的山地药材,一幕幕“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动人情景,一个个建材工人忙碌的景象,让人赞叹不已。

药材兴镇

“喂,你好!是宋总吗?今年我要干货板党50吨,下午就把50万订金给你汇过来。”当天上午,记者来到板桥镇社区居委会蒿坝组,恩施市健洲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家国正在接听台湾高雄吴老板的电话。

通话结束,宋家国满脸笑容地说:“药材根本不愁销路,牛膝销往博州,大黄、贝母销往杭州等地,加上销往台湾等地的板党,年销售额至少在1200万元左右。”

今年65岁的宋家国是一名老党员,2019年被评为恩施自治州劳动模范。龙燊告诉记者,“板桥的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老宋功不可没,他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致力于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据介绍,板桥镇原本有一家大型药材公司——华恩工贸公司,公司成立于1990年,宋家国是公司的药材收购员,但公司效益不好,经营5年后就倒闭了。

“说实话,作为当地的一名党员,我不忍心眼睁睁看着‘药材之乡’走向衰败,心里想的是必须千方百计地把药材产业发展起来。”宋家国说。

2010年6月,宋家国和儿子宋建洲着手建立恩施市健洲药材专业合作社,他挨家挨户给农户做思想工作,动员发展药材产业。村民们纷纷被宋家国的诚意打动,从极不愿意到主动种植,药材也从起初的100亩发展到了现在的3500亩。

村民们为大黄除草,进行田间管理。

2014年以来,合作社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带领100多贫困户种植药材,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大幅提高药材产量,种植户年收入增至10000元左右。

为把药材产业做大做强,板桥镇鼓励合作社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为广大种植户无偿提供药材种子、种苗、经济肥等,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药材种植技术,在培土、栽种、施肥、采挖(采摘)等各个环节都精心指导,确保药材产量和质量。

同时,该镇还对发展药材产业的企业给予倾力支持,2018年至2019年,投资150万元建立大黄基地1200亩,带动572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2020年拨付专项资金28万元,为企业进行药材管护提供保障。如此举措,有力增添了合作社及农户发展药材产业的信心和动力。

畜牧富镇

在离板桥集镇不远的让水坝人工草场,蔚蓝的天空下,碧绿的草地上,成群结队的牛羊,大大小小、膘肥肉满,正悠闲地吃草,不时传来阵阵牛鸣声。

“草场占地150亩左右,可以放养100多头牛,肉质绝对绿色、生态、健康、安全。肉牛一般销往重庆、枝江、十堰等地,供不应求。去年卖了80头,卖出70多万元。”恩施山地牛业公司经理谢华友告诉记者。

2008年,谢华友投资1000多万成立山地牛业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当地500多户村民发展肉牛养殖业,户平年收入2万元左右。

近年来,板桥镇以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为重点,发挥养殖大户的带动作用,采用“企业+畜牧业合作组织+农户”发展模式,建立起有效的企农利益联接机制,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力促进了畜牧业发展。

截至目前,该镇畜牧总产值达1.2亿元,发展生猪10520头、肉牛4528头、山羊4327只、鸡65000只,形成了家家都是养殖大户、人人都成养殖能手的兴旺局面。

建材强镇

5月25日,板桥镇大山顶村堤厂坝组,采砂场里挖机来回穿梭,运送石料的农用车忙个不停,工人们都在紧张地忙碌着。

“我是镇上税收的最大贡献者,每年要向镇上交税300万元。”恩施市赋兴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兴军笑着说。

 2016年,黄兴军投资1200万元建成采砂场,该砂场解决了板桥镇、沐抚乡、屯堡乡等多个乡镇的基础建设用料问题,每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

“我一个月工资8000元左右,公司还为我购买了保险。直接在家门口就业,方便照顾家庭。”大山顶村村民肖斗华说。采砂场建成以来,共解决了当地3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

“我的主要任务是把环保和安全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为板桥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是一名党员和企业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黄兴军表示。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药材、畜牧、采砂产业成为板桥镇高质量发展的“三驾马车”,托起了乡亲们美好的乡村振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