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圆梦)强筋壮骨激活力

强筋壮骨激活力

  ——试点三年基础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

  见习记者 田仁超 通讯员 杨艳平

新建的龙马民族学校。(伍功勋 摄)

柏油马路串起的新农村。(伍功勋 摄)

曾经,看着圈里的牲猪膘肥肉壮,龙凤镇猫子山村村民张长清紧锁眉头,因为不通公路,肥猪卖不出去。

曾经,看着钢磨却要手工磨玉米、看着电饭锅只能柴火煮,龙凤镇佐家坝村村民廖康国只能看着“电”唉声叹气,因为电只能照明用。

现在,4.5米宽的水泥路直通张长清的家门口,张长清喜笑颜开:客商上门收肥猪、收茶叶。

而今,新增变压器用电有保障了,廖康国家里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城里人有的,他家一件也不少,廖家国喜悦溢于言表:这几年变化太大了!

过去的三年,是龙凤镇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三年。全镇累计实施项目135个,累计投资40.17亿元。

昔日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瓶颈,变成了促进经济发展的竞争新优势,承载起试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腾飞!

固本强根添后劲

仿佛一夜之间,龙凤镇变“小”了。

这一“变”,缘于龙凤镇交通的提档升级,时空距离的缩短。

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

三年来,龙凤镇充分发挥国家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政策效应,推动了一批道路交通、农村安全饮水、教育医疗等重点项目实施。

“路修好了,信息灵通了,技术提高了,茶叶收入比以往翻了两番不止。”猫子山村村民刘啟斌见证着公路带来的变化,八十年代是一条小毛路, 2014年4.5米宽道路硬化完成。

三年来,利用项目推动,全镇已完成公路建设306.77公里;

金龙大道建成通车,三龙公路等城乡主干道建设快速推进,完成209国道、龙凤至龙马县乡公路改造,建成通畅工程60.3公里,实现村村通班车。

道路通了,刘啟斌家占地一百多平米的两层半小洋楼拔地而起,原来不到3亩的茶园扩展成了10多亩。

解决群众用电难问题。建成金龙坝110KVA变电站,新建改造配电台区28个。

集镇及18个村中心点已实现4G网络全覆盖,正在向“大山深处的互联网小镇”的新目标奋进。

实施土地整理近5万亩,贫瘠地复垦变良田。发展特色经济林和茶叶共3.7万亩,烟叶3050亩,蔬菜15000亩,特色小水果5000亩。

民生为大促发展

金秋时节,龙马民族学校迎来新学季。

“这个学期我们又迎来一批孩子‘回校’读书,家长放弃了进镇、进城送孩子的念头”教师黄朝伦一说到这个事儿,非常自豪。

占地60亩,投资3600万元的龙马九年一贯制学校,规划18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900人。学校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环境一流,服务区域近120平方公里。

与省综合实力50强学校、舞阳中学结成共同体,教学质量逐年攀升。

家长思想的转变,缘于一流的教学环境、教学质量的提升。

这三年,充分发挥试点效应,修建学校、医院、养老中心、群众文化中心等一批惠民基础设施工程。

2013年,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建设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出发,首先启动了18个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2014年底全部投入使用。

龙马卫生院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配备医务人员20余人,开设病床42张,医疗环境改善,服务7个村,惠及两万多人。

双堰塘村日间照料中心、龙马居家养老中心及三河村互助式养老活动中心的建成,有效破解了农村老人留守难题。

建成吉心、双堰塘、青堡水厂,铺设管道167.38公里,解决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推进喻家河水库建设。

一宗宗“红利大单”,让百姓收获了幸福和喜悦。

统筹发展壮实力

如今,双堰塘集中安置点,新房一栋挨着一栋,村子美了、靓了,3年前的梦,在双堰塘村已经成为现实。

借力代建助推移民建镇,配套落实扶贫搬迁补助、土地增减挂钩、特色民居改造实物补助,城乡一体化大提速。

龙凤民族新镇、龙马风情小镇,青堡、杉木坝生态村,一夜之间,神奇崛起。

三年来,启动5个中心社区、24个集中安置居民点建设(已建成6个)。启动扶贫搬迁3800户,完成2363户。

对14个集中连片区域进行一栋屋、一院落、一条路、一口池、一块地、一盏灯“六个一”改造,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

800多户生态庭院、127户人工湿地,让新民居、新村庄、新社区与自然生态良好融合。

实施通道绿化52公里、沟渠绿化6公里,完成特色民居改造1502户、庭院绿化7945户,村庄变得更“靓”了。

试点三年见成效,龙凤镇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真正实现了“脱胎换骨”: 路网宽了、电网强了、信息灵通、上学就医近了,饮水有保障了、乡村美了……

值班总编:杨承佳 

责任编辑:廖康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