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出美丽乡村新风貌

绣出美丽乡村新风貌

——恩施市美丽乡村建设掠影

通讯员 吴星星

日前,恩施市党建暨经济工作会上,三岔镇莲花池村等7个村被表彰为恩施市“美丽乡村”,并获得五万元奖励。

恩施市“十佳”美丽乡村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批“发展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风气美”的村在“十佳”评选平台上展现风采,呈现出恩施大地上一幅幅生动的乡村振兴图景,这些示范村激励、引领着全市上下投身于美丽乡村建设。

兴产业 助增收

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支撑,2017年,恩施市特色产业基地达到120万亩,17个乡镇(办)“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红土乡稻池村曾经以煤矿开采为主业,近几年,面对难以为继的落后发展方式,该村主动调结构转方式,带领村民走上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煤老板”出身的村支部书记黄大忠自掏腰包成立合作社,引导村民种植柑橘、葡萄、猕猴桃等小水果,发展漆树、雷竹等经济林木。在合作社的带动推广下,稻池村已发展漆树3000多亩,水果500多亩,产业转型正稳步增效,过去吃“煤炭饭”的村民端起了更加稳固的农特产业“饭碗”。

屯堡乡花枝山村是远近闻名的茶叶专业村,该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优质茶叶,以村地名命名的“花枝茶”如今畅销省内外,全村95%的农户种上了茶叶,实现了持续增收。

花枝山村支部书记刘德清说:“村里发展茶叶产业之前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大部分农户处于贫困状态,后来乡、村两级引导村民们种植有机茶,高标准管理茶园,现在,我们的茶叶以高于市场20%的价格被花枝茶公司收购,合作社每年还对入股社员进行分红,村民们都觉得种茶有奔头,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种茶了。”

护环境 展新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引领着恩施美丽乡村建设。

盛家坝乡二官寨村全力守护原始自然风貌,乡里每年投资10万余元投放10余万尾生态鱼苗用于改善二官寨村境内的小溪河、旧铺河、马鹿河水质。该村山间植被被有力保护起来,并新栽植景观树1.5万株,如今的二官寨花草遍野,绿树成荫、清水环绕。该村村民还自发成立民间组织——护河队,共同保护河流和山体。二官寨村守住了乡貌,留住了乡愁,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统一。

芭蕉乡戽口村狠抓人居环境治理,实施村庄垃圾日产日清,卫生一日一检查,门前三包等制度,彻底整治脏、乱、差。该村加大设施配套,“一池三改”建设323户,建垃圾收集池3个,建垃圾焚烧炉1个,建人工湿地15处,新增垃圾桶20个,有力促进了村庄环境治理。村民蒋天锡说:“原来村里垃圾都是随处丢,现在村里治理的好了,大家都不好意思扔了,每天都自觉的把家门口打扫的干干净净,村里变漂亮后,游客也越来越多,不少游客都说想来我们这养老。”

树新风 促文明

恩施市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乡风文明滋养乡村振兴之路。

三岔镇莲花池村每年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接受新的理念的思想。该村举办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文明礼仪等培训班10余期,5000多农民参加了培训,村民的科技素质、道德修养得到普遍提高,逐步形成良好的文明素养。村民李敏霞说:“现在大家吃完饭后打牌的少了,很多人都到村委会广场上跳广场舞,或者沿着村里的公路散步,村里的风气和大家的精神状态比原来好很多。”

白杨坪镇洞下槽村深入开展“好媳妇”、“好妯娌”、“好邻里”、“好能人”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该村针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赌博败家等陋习等进行宣传教育整改,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善治理 强基础

恩施市各乡镇(办)积极探索和创新基层治理,不断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小渡船街道办事处解放路社区着力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将辖区五个小区划分为38个楼栋院落,每个楼栋推选一名楼栋长,成立党小组,选举一名党小组长,配备文体委员、卫生委员、治安委员、物业管理员。“两长四员”进楼栋院落开展工作,形成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幸福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沐抚办事处营上村深入落实五级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该村70%矛盾纠纷在小组长手里“消化”掉,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疑难杂症不出办事处的目标。营上村支部书记谭遵义说:“村里有法律顾问团,村干部、小组长和律师经常到村民家中调处矛盾,通过讲法律、讲政策,帮助村民解了难题,解了心结,群众的法律意识也不断提高,营上村连续几年无越级、零上访,为景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编:瞿照坤 编审:田仁超 编辑:廖康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