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里访乡村:产业升级转型的石门坝答卷

新时代里访乡村:产业升级转型的石门坝答卷

  ——恩施市盛家坝乡石门坝村产业升级转型之路观察

  全媒体记者 严鹏

茶园遍地的石门坝

张继航(中)带老百姓种植油牡丹

成行的油牡丹是转型的主产业

秋冬时节,在恩施市盛家坝乡石门坝村,寒意阵阵。

在成片的茶园和油牡丹地里,却暗藏春意,走产业升级转型之路,石门坝村正在书写自己的答卷。

夯实基层党建“三部曲”

“小张不错啊,理念新,干劲足,作风硬,是干事创业的‘一把好手’。”讲起村书记张继航,78岁的老支书刘平均赞叹不绝。

固本培元,厚植基层党建基础力,选对“指挥长”是第一步。

“家乡情怀舍不掉,就想回来做点事。”2016年6月,当兵17年的张继航放弃外地优厚待遇和安置就业的机会,成为石门坝村的村书记。

进组入户了民情、谋划蓝图定方向、引进企业富百姓,张继航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部队出来的,干事情有板有眼,跟着干有奔头。”阴坡地组小组长周文斌说出了大伙儿的心声。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选优领头雁是首要,配强“副班长”是第二步。

“既然在村里干,就不怕辛苦,怕累就不会来。”33岁的熊坤是村里的后备干部,写材料、填报表、理村务,几年下来,熊坤从“门外汉”变成“土专家”。

“土专家”还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养殖50多头能繁母牛,带动周边老百姓致富。

和熊坤一样,石门坝村委会6个村干部,5人有产业,班子成员“战斗力爆棚”。

如何聚合力?团结一切力量,学习入脑入心,激活党建“因子”,石门坝压实队伍建设“第三步”。

“每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会议室都坐满了,老党员们很积极。”说起老党员为村里建言献策,村书记张继航充满着感激。

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党员大讲堂、专题党课、心得交流会,屋场会开到农家屋,坝坝会走进田间地头,务实学习,素质提升,将全村党员力量“扭成一股绳”,合力强干事有激情。

“那个学习的确搞得好,你看,村里的党员身上都‘憋’着一股劲儿,多年未见这场面了。”75岁的老党员张云然感慨地说。

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强基础,石门坝村创新思路强党建,夯实“堡垒”凝合力,“战斗型”党组织为产业升级转型铺实前进之路。

打好主力产业“升级牌”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武器”,6600亩茶园成了石门坝人致富的“把门经”。

在涌壁沟组,从事茶叶经营多年的聂爱明是石门坝茶叶发展的见证者。从2003年起,茶农聂爱明从种茶采卖起步,到现在成立的收茶、制作和销售为一体的茶叶合作社,茶叶为石门坝村2016年脱贫出列“立下大功”。

“今年行情好,收入还行,目前搞了20多万。”聂爱明的妻子胡必桃说了个保守数字。

同组的张茂强也是茶叶产业的受益者,“搞了这么多年茶,价格还比较稳定,这可是主要收入来源,离不开。”2016年,还是贫困户的他靠家中的7多亩茶叶脱贫。2017年,茶市行情好,张茂强茶叶收入了近3万元。

和张茂强一样,石门坝村有980多户种植茶叶,户均收入近2万元。

“89年种下的茶苗,目前还有价值,但未来必将淘汰,更新势在必行。”“升级”茶园,更新换代,就要触及老百姓的“利益”。

“要毁茶园,老百姓是不能接受的。”村干部杨毅带头对自家茶园进行“升级”,100多亩白茶即将产生效益。

2016年,石门坝村对2000亩茶园进行“提档升级”,剩下的升级将逐步推进。

“升级后,亩均3500元计算,2000亩茶园年收入将是700多万,户均增收1000多元。”张继航掰着指头算细账。

茶叶品质升级,而原有的23家茶厂也在进行着一场系统“大换血”。

村书记张继航挑起了茶厂升级的“大梁”,“以前都是粗放型加工,我要做高端订单型的茶叶。”今年12月,投资120多万的茶厂已经动工,明年3月将投产,目前已收到5000斤高端茶的订单。

产业“提档次”,产品才“上档次”,茶叶之路才会越走越稳。

念好新兴产业“转型经”

“爱国,你家的油牡丹栽完了没,”恩施市国色京城油牡丹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周文平来到村民聂爱国家,询问油牡丹种植情况。

“已经栽的差不多了,但现在心里还是没底。”聂爱国的妻子李晓燕说出了心里的担忧。

“后年就有收入,合作社保底收,不会让你亏本。”周文平为朱泽颜打气鼓劲。

油牡丹“进山下田”,更多老百姓受益,这是石门坝村引进新兴产业促转型发出的声音。

2016年12月,恩施市国色京城油牡丹专业合作社在石门坝村发展油牡丹300亩,种植60多万株秧苗。

“一亩成本9000元,合作社垫6000元,农户出资3000元,3年后丰产,亩收保底5000元。”周文平为老百姓算了一笔账。

这次,看准商机的种茶大户聂爱明又来下了一步“先手棋”。

2017年,聂爱明成立了御丹家庭农场,发展油牡丹180亩,34户老百姓成了第一批社员。

“搞这个产业了,就是减轻了劳力,未来前景也好,我要‘试试水’。”转型中的聂爱明语气坚定。

而在涌壁沟组100多户的村组中,和聂爱明一样想法的80多户人家也种上了油牡丹,想在产业转型中抢得先机。

海拔1100多米石门坝辽叶坪组,300亩烟叶让这里20多户人家日子殷实,占据“半壁江山”的茶叶也未撼动烟叶的“龙头宝座”。

“都晓得烟叶是‘夕阳’产业,以后不种烟了,大家怎么办?”朱泽颜成了辽叶坪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6年,他种植了10亩油牡丹。

“产业转型是趋势,大家都在观望转型效果,我坚信选择不会错的。”朱泽颜说出了观望者的心声。

2017年,石门坝村已发展油牡丹700多亩,288户“绑”在转型产业链上。未来三年,石门坝村将发展油牡丹1500亩,实现产值600万元左右。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更加坚定搞好产业转型的决心。”看完十九大报告后,张继航和村里一班人定下未来发展的调子。

“种茶种油牡丹,那都是‘前奏曲’,未来走茶旅休闲融合才是王道。”从“卖产品”到“卖风景”,石门坝村正一步步书写着产业转型的答卷。

(编审:廖康庄 编辑:方宏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