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半月谈》刊登了恩施市沐抚办事处“背包组长”服务机制,该办以“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疑难问题不出办事处”为原则,选举产生182名村民小组长 ,他们背着专用工作包,走家串户宣传政策、化解矛盾、代办代管、服务群众。用脚步走通“最后一公里”,赢得村民群众一致好评。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紧要阶段、关键步骤、重点环节。“行百里者半九十”,笔者认为走通“最后一公里”,要在“走”字上下功夫。要走出办公室,走下基层一线,走到群众家中,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沟通,为群众提供实打实的服务。
要走出去,知民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不能当“三拍”干部,拍脑瓜决策、拍胸脯蛮干、拍屁股走人。必须避免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要多站在群众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走出办公室,走出会议室,走到老百姓中间访民情、问民意,了解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
要走下去,解民忧。“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走基层不能“走过场”“走形式”更不能“走马观花”、一走了之。要深入乡镇、办事处、村居、社区、街道进行调查走访,耐起性子、放慢步子、沉下身子,看一看基层的实际情况、听一听来自基层的真实声音,问一问群众最迫切的诉求,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
要走进去,暖民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我们的一切工作也都是为了人民,我们不能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群众。要走进生产车间,走进田间地头,走进老百姓家中,倾听群众呼声、直面群众诉求、处理群众纠纷、解决群众难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真正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总之,干部多走一百米,群众少走一公里。笔者认为,要像对待亲戚朋友一样对待人民群众,多走动走动,才能拉近彼此的关系,“走”通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干群关系“零距离”。
(值班总编:滕义 责任编辑:方宏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