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情施意浓 师生情谊深

——杭州天杭教育集团袁惠芬老师恩施市支教纪实

全媒体记者 谢顺

按照惯例,1月7日中午,简短的家长会之后,家长们就会牵着孩子的手走出校门,迈进“寒假”,但是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308班的家长和孩子们却把他们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来自杭州天杭实验学校的支教老师袁惠芬邀请进学校的会议室。他们要给她一份惊喜,用一个简短朴实却感人至深的欢送仪式,来感谢袁老师一年半的真心付出!

欢送会上,家长和学生代表分别致了感谢辞,家委会之前悄悄地做了一张光碟,里面录着每个孩子跟他们亲爱的袁老师的告别话语,还有一本有每个孩子照片的影册。

家长代表说:“我们不会忘记袁老师,相信袁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们。影册里有每个孩子的照片,以后想孩子了,可以翻开来看看。”话未说完,底下已经一片哽咽抽泣。PPT上“袁老师,我们永远在一起”这几个字十分醒目,家长和孩子们也知道,他们亲爱的袁老师真的要回杭州了......

这一年半中,袁老师真心付出,也收获了满满的真情!真情是无价之宝,只有真心换得到,这一年半中,袁老师做了些什么,怎么做的,让家长、孩子以及领导同事如此留恋舍不得呢?

莫负年少多读书

杭州天杭教育集团年级组长袁惠芬离开故乡西子湖畔,远赴千里之外的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支教。一年半时间以来,袁惠芬为大山里的教育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用心耕耘,以情浇灌,把一腔大爱无私奉献给孩子们……

“这里需要我,所以我来到了这里,无怨无悔。”作为一名从教20余年的资深教师,袁惠芬始终不忘初心,始终坚信支教恩施市是一份光荣的责任,更是一份不解的缘分。

袁惠芬老师始终提倡多读书,每日清晨,沏上一杯清茶后就早早进教室。不为别的,只为督促他们“莫负年少多读书”。寒来暑往的早自习里,孩子们读完了《朝读经典》、《增广贤文》和一本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她制定学期读书计划,指导孩子们每日记录积累,组织班级读书会,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她让家长分享孩子们在家里的读书视频,引导更多孩子向同伴学习;她邀请热心家长参加班会,给孩子们颁发“我是小书虫”的奖状……为了把读书落实到位,她先后让孩子们纸质月卡记录,后又利用“小打卡”软件建立“每日15分钟大声读,30分钟默默读”圈,日积月累下有10000多的打卡量,圈子活力值常常荣登恩施州第一名;她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七期好书讲解的音频,发在公众号里供孩子们听,帮助孩子们真正读懂自己手头的书;她还经常自费购置好书,奖励给越来越会读书的孩子。

同时袁惠芬自己也以身作则,不仅读自己的专业书籍,读喜欢的文史哲书籍,也读孩子们的童话。她知道“爱”是一个动词,对于老师来说,爱孩子,就是对他们学习的恰如其分的引导;她理解“教育”其实就是引领,而引领者最重要的就是“以身作则”。

“既累积学识,又增长见闻,利于孩子成长!”袁惠芬的语文教学颇具创意,不仅让孩子喜欢,也得到家长认可。

一勤天下无难事

袁惠芬认为做人除了品行端正,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勤”字。班里很多孩子的卫生和保洁习惯不好,除了每日严格要求之外,她做的最多的就是夸,但她不夸聪明不夸能干,她夸的是勤快和勤奋,渐渐的,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梁子涵每次都在预习的时候就把课文基本背熟,学生冯雨婷、黄雅琦买了精美的笔记本经常写日记,乐永扬做作业肯定超出老师要求,吴美含、申莞尔常常互相比着写诗,还有肖李俊、张紫涵、曾博锐、王俊熙、李星宇,有点空闲就会拿个扫把扫扫地、拖拖地,把劳动当作运动和休闲来做。

“说说容易写写难”,对于刚刚进入写话阶段的二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辛辛苦苦一笔一画地完成了写话的作业,怎么能不给个机会展示一下呢?为此,袁惠芬时不时地就把孩子们的优秀作业、进步作业,拍照上传上QQ、微信等公开平台上,或配上音乐和评语,展示在班级群和她的朋友圈里。

刚接手班级时,袁惠芬发现每天放学后,家长们会三三两两到教室来打扫卫生。她考虑再三,决定制止这股“风气”,让孩子们“自己的卫生自己搞”。

明确值日要求,每天手把手教值日生扫地、摆桌椅、倒垃圾、擦黑板……袁惠芬从细节着手,教学生“今日你养好习惯,明日习惯塑造你。”

为了达到效果,袁惠芬到校后总是先把办公室扫一遍或者拖一遍,身体力行,在学生面前说话才有底气。

在袁惠芬带领下,学生们也动了起来。一开始,还需日日在场督促学生,没过多久,她惊喜地发现,当天值日的同学,在课间、午休时就很自然的开启了“值日模式”。

童心换真情

孩子们这么喜欢她舍不得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袁惠芬老师的童心和幽默。她精心备课,上课富有趣味,碰到精彩的文章她就多让孩子读读谈谈,离孩子生活偏远理解起来有难度的文章,她联系生活绘声绘色地边演边讲。

袁惠芬总是能把一篇篇课文,讲到孩子们心坎里,无疑的,语文课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她理解孩子,呵护孩子,对孩子从不高高在上,下课了,孩子们总是围着她,就想和她聊天,玩游戏,写了稚嫩的小诗,就拿来给老师看,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

而她只要时间允许,也总是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她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走访了很多家庭,希望通过更多的接触,对孩子有更好的了解,以便对孩子的教育有更加全面和恰当的引导,并写了3万多字的教育记录。

在恩施任教以来,袁惠芬的教研理念分享立足现实,以生为本,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她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也有一个正值学业关键期的孩子。

“12年前,为了给孩子更多陪伴,我从离家比较远的拱墅区请调到离家更加近的江干区。现在孩子大了,虽然是初三,正值学业关键期,但是我相信我的儿子有进取心,不会因为我的离开而荒废学业。我的离家支教,也是对他的一种精神上的示范引领吧!”面对山里孩子求知的眼睛,袁惠芬艰难地做出了取舍……

“像袁老师一样的杭州人,把他乡当故乡,真情实意诠释‘无问西东’的帮扶深情。”家长代表这样感激地说。“袁老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用崇高的敬业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完美诠释了园丁这个词语的真正内涵,以一系列出色的成绩交出了一份东西部教育帮扶的完美答卷,她是最美老师!”

总编 瞿照坤 编审 田仁超   编辑 田仁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