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蔡燕 通讯员 张廷海
“老代,你来了,多亏了你啊,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啦。”6月17日,在恩施市龙凤镇厉龙修车厂,贺龙江握着代远志的手感激不尽。
“低保没有几个钱,倒不如自己挣。”贺龙江是二级残疾,2009年被评为低保贫困户,在恩施市肢残协会主席代远志的帮助下,学习汽车修理技术。2011年,代远志号召他放弃低保,并资助他办起修车厂,慢慢地,收入增加,贺龙江不仅娶了年轻漂亮的媳妇,还盖起新房子,每个月纯收入超过4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不想当贫困户,不喜欢好吃懒做。”代远志,今年48岁,天生双腿残疾,但是生性乐观、勤劳肯干。1994年,他在恩施城区开了一家餐馆,每天早出晚归,短短6年积累了5万元资本,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如果不勤劳,我也要拿低保。”2000年,代远志回到家乡,开办起代记食品厂,用了不到1万元的成本,赚了20多万元,龙凤镇各大超市、小食店,以及州城各大食品店都能见到代记食品。
2008年,代远志又投入100万元,办起代记食品加工厂,加工月饼、蛋糕等,产品达到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销售至各大批发市场。如今,加工厂拥有合格厂房600多平方米,员工20余人,包括残疾员工4名。
“让老百姓参与分红,给他们更多信心。”代远志闲不下来,2014年,他建立恩施市青秀农业专业合作社,在龙凤村发展了300余亩葡萄,通过2:8分红的形式,让当地村民以土地入股,每年将葡萄收入分给老百姓。老百姓获得分红的同时还能在葡萄园里剪枝、套袋、除草、施肥,获得工资收入,每人每天可以收入80元,带动50余户200余人致富增收,包括7户贫困户。
“每年发下去的工资加分红超过50万,我想让这里山上的老百姓都有钱花。”代远志信誓旦旦。龙凤村地形起伏,山地较多,坡度又陡,不能做大棚,他种植了248亩核桃、套种了80亩油牡丹。
“老代靠得住,我们都愿意跟着他干。”贫困户高克林脱贫动力十足。龙凤村距离恩施城区不远,基础设施较好,全村共有16户贫困户,茶园碥小组里超过80%的人给代远志当工人,发展核桃又带动了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特别照顾我们残疾人,贴着钱帮我们办事。”残疾人陈德举不懂程序,代远志全程陪同帮他办理残疾证。残疾人袁俊利,行动不便,代远志知道后很快帮她申请来残疾人专用拐杖。
“他勤学好问,爱钻研。”村民高选春介绍,一开始,代远志不懂农业,经常向老百姓请教,慢慢的钻进去了,就买了许多书学习,他还报名参加市农业局的农业技术培训,到上海、杭州学习种植技术。
“以后还想种空心李,开农家乐,发展民宿……”谈及下步打算,代远志充满了希望,他想依托当地优美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发展休闲农业,带领老百姓做乡村度假旅游,让“山里人都回来,有个长远收益。”
总编:瞿照坤 编审:田仁超 编辑:田仁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