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扶贫路 用真心帮扶贫困户

谌勇,男,53岁,中共党员,恩施市财政局副科级干部。为恩施市财政局驻黄泥塘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具体负责该村马家槽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接受任命,奔赴扶贫一线

2017年5月,谌勇同志受中共恩施市财政局党组选派到芭蕉侗族乡黄泥塘村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履职以来,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从加强“五基”建设、指导该村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入手,深入扶贫一线工作,积极投身到驻村包组工作中。凭借20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他迅速进入角色,按市委市政府、乡党委政府要求,坚守岗位,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摸爬滚打在一线,吃住生活在一线,团结村支两委干部力量,和群众打成一片,推动了黄泥塘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克服困难,极力扶贫帮困

谌勇同志患有2型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并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冠心病等几个致命疾病,抽屉里装了10余种药物,每天要随身带在挎包里,饭前、饭后服用的都有,每天还需按医嘱注射一次胰岛素。谌勇同志的家人理解他的选择,但因为担心他的身体,多次劝他申请脱离一线工作,乡党委政府也曾考虑到谌勇同志的身体状况,向其征求意见,劝其回局机关工作,不在精准扶贫一线攻坚克难。但谌勇同志未加思索地回答:“我走了,那谁又来呢,我对贫困户已经很熟悉了,换人来搞这个事情,又要花费大量精力来熟悉群众;而且局里的人手也很紧张”,便咬牙坚持了下来。身体状况总是给工作带来不少阻力,但谌勇同志总能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白天反复走访,风雨无阻,每日步行量在1.5万步左右,把村情民意深深地刻划在心上;晚上加强学习,吃透系列扶贫政策,对照贫困户脱贫的“短板”,“对症下药”。在马家槽组的帮扶过程中,他协助申请并落实了8户、共计39万元的贫困户小额信用贷款,协助申请14户危房改造项目,积极争取马家槽组到龙神坳组的产业循环路硬化项目。

方法得当,百姓接受认可

“搞农村工作,方法很重要”,这是谌勇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马家槽组要脱贫,只能走种植和养殖两条路,如何发展好,需要把握正确的方法。他带头俯下身子,田间地头、栏圈门口闪现的最熟悉的身影就是他:到田里学习种植技术,与村民交流怎么去管理好茶园;到栏圈学习养殖技术,向村民请教怎么去养好猪、牛、羊。出去一身净,回来一身泥,是谌勇同志每天的常态。一个人学效果达不到,就带着大家一起去田里、栏圈,利用小组会、屋场会等,共同探讨技术,解决难题,共商发展计划。

除开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谌勇同志还带领马家槽组积极发展种茶等新型农业经济,马家槽组完成发展茶园50亩,统计规划发展香椿102亩,力求茶叶、香椿成为马家槽组支柱性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推动扶贫对象自我发展,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与患病村民共患难,也是他打开工作局面的独特方式。该村“因病”致贫的有170余户,是全村致贫的主要原因。和患病村民结下“病友情”,通过病友的身份转换,他和村民沟通起来毫不讳言,一下子就有了切入点。谌勇同志主动交流治病用药的经验,同患病村民们互相支持鼓励,感动了很多因病致贫的困难户,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有了战胜病魔的信心,甚至有了面对死亡的勇气。

扶贫先扶志,面对“精神贫困”的年轻人,谌勇同志时而也会端起长者风范,敦促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勇气和信心,积极向上为自己而奋斗,从根本上摆脱“懒汉思想”,成为“我要脱贫”的中坚力量。

谌勇同志在群众工作中时刻保持警醒,确保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最大化。一次正在走访途中,村民杨发贵家附近突然浓烟大起,谌勇同志发现后立刻穿过山林赶到现场组织灭火,由于反应及时有效,迅速稳定了局面,最后只有一小块竹林被烧毁,避免了群众的损失进一步扩大。这种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实事的作风,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也赢得了所负责片区群众的认可。

因人制宜,重建生活信心

在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谌勇同志积极协助村民杨维生、张成伟开始创办专业合作社,帮助他们建立起新的生活目标,脱贫工作更有干劲。就像这样,谌勇同志每走访一户群众,就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帮助其树立信心,明确发展目标,劲往一处使,让阳光照进贫困户家中,家家都有了盼头。马家槽组杨隆万一户是不幸的,在儿子重病不治的时间里,甚至将希望寄托在了虚无的“神”上,当病魔夺走了儿子的生命后,整日泪流满面,对着儿子的照片长吁短叹,认为是自己导致了儿子的死亡,几度丧失活下去的勇气。但万幸的是,谌勇同志了解情况后,立刻把杨隆万家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逐步开导,如此反复多次后,杨隆万夫妇终于打开了心结。让夫妻俩重拾了生活信心,为了替儿子多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都决定好好活着。

多措并举,全面脱贫攻坚

为了更好地开展马家槽组脱贫工作,谌勇同志带领驻村工作队员,从饮水工程、危房改造等多方面入手,由点及面地推进扶贫一线工作。截止目前,马家槽组小引水、危房改造工程项目正在积极开展中,预计今年可帮助原40户饮水困难户(含8户贫困户)全面解决饮水难问题,保障10户危房住户(含5户贫困户)通过改造住进安全明亮的新居。通过一系列的惠民措施,谌勇同志和驻村队员们一起,贯彻落实中央“两不愁、三保障”的政策,力求稳定解决黄泥塘村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谌勇同志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四个反复”“三个一口清”,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工作成效,为市财政局驻黄泥塘村工作队所有队员做出了表率,展示了“尖刀”精神风貌,带领着黄泥塘村在精准脱贫的道路上稳步向前。

(编辑:刘焱、邓清潆    编审:肖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