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恩施市教育局始终坚决贯彻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方针,在创建示范单位过程中,一手抓设计,一手抓推动,凝神聚力整体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持续向前发展。2018年10月,恩施市教育局荣获“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示范单位”殊荣。
高位推进,营造创建氛围
近几年来,恩施市教育局始终秉承“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以创新机制为突破口,围绕中心抓创建、抓好创建促中心,上下联动,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和丰富创建工作内涵,明确新举措,探索新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恩施山区教育特色的创建之路。该局通过领导高位推进、强化调研、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群观群检群测、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搭建平台载体等方面的努力,找准了工作路径,夯实了创建基础,并通过从严督教督学,确保创建工作落小落细落实。
恩施市教育系统充分利用民族团结教育科研力量,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研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在教师培训中增加民族团结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广大教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能力。同时,把校外师资整合起来,让他们走进校园,参与教育教学,成立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室,培养和造就一批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努力形成民族团结教育骨干队伍。
内外结合,搭建创建平台
恩施市各民族学校把民族理论、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举办以“讲民族团结情,说民族团结话,做民族团结事”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团、队)会;建设“亲情小屋”,实行“点对点”帮扶和心理健康抚慰,加大对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实施精准资助的力度,既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又能让民族亲情得以彰显。同时,每年开展一次民族风情月活动、一次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比赛活动、—次民族主题文化周活动、一次民族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民族常识;利用升旗仪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利用音乐课教唱恩施民歌,如《龙船调》《黄四姐》《六口茶》《醉了清江河》《巴东石工号子》等;利用大课间学跳民族舞蹈,如腰鼓、莲湘、采莲船、傩戏、摆手舞、竹竿舞、民族操等;利用朝读时间诵读经典诗文;利用艺体课习练中华书法、书画、传统棋艺、毽球、陀螺、高跷等。玩与乐交汇,学与练相融,思与悟并举,让民族团结教育孕育在教材与活动中,涵养在自发传授与自觉参与的氛围里。
恩施市教育系统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充分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要求各中小学校利用春、秋假时间组织学生参与茶叶采摘、农作物收割、“植绿护绿”“做环保卫士”、抛弃陋习、遵守交规、文明监督以及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怀,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共建和谐美丽恩施。
一校一特,筑实创建成果
恩施市坚持民族学校“一校一特”,在校园内营造民族文化氛围,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整体推进民族学校素质教育水平。该市施州民族小学近4000名学生,少数民族师生比例占到64%。为了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学校把民族、民俗文化引入校园。不仅编印了《诗词楹联》《民族常识》两套校本教材,还设立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文化宣传栏,各班也建立起读书角,为学生提供民族团结教育相关的书籍。学校在民宗部门指导下,每月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知识竞赛、书法绘画展览、唱民歌跳民族舞等活动。将学生身边的艺术,特别是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引入校园,移植到课堂,形成了独特的校园艺术教育特色。
2016年12月,施州民族小学被国家民委表彰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共有5000多名师生,秉承“和美教育”理念,让各民族少年儿童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学校“和美课程”让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得到彰显,2014年12月,该校被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表彰为“第六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各民族学校秉承“从娃娃抓起”理念,让民族团结种子在学生幼小心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