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恩施攻势
实习记者 杨浩园
10月18日,恩施市龙凤镇吉心村阳家岩组,村民举手表决将困难群众彭泽朝、易宗双、沈显秀、刘尚均纳入脱贫预选名单。
白驹过隙,2018年已经只剩不足百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战事正酣。恩施市瞄准靶心,集中精力、集中火力,力争高质量完成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用务实作风斩断穷根
山间的五月湿漉漉的,一夜暴雨,山路泥泞、湿滑,三个男人扛着水泥、锄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往离白果乡乌池坝村村委会5公里远的寒池沟。
扑通一声,黎正兴跌下了石坎。驻村第一书记郑宣国和同事赶过去,看到他躺在地上,脸色苍白,急忙将他送往医院。经检查,黎正兴第十二胸椎骨折、身体多处软组织损伤。
56岁的黎正兴今年2月成为乌池坝村“尖刀班”扶贫干部。
化非常之困,当下非常之功。恩施市下沉全部力量,193个村2560名“尖刀班”战士到村到户,全市7000余名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解非常之难,当用非常之心。
新塘乡木栗园村实行了“派单”管理制度。每周制作工作清单,“尖刀班”成员限期完成,清单每天更新,按时完成任务则销号,超期未完成的则记入年度考核。
“这上面有我们乡干部每个人的名字和手机号码,有事需要帮忙或者有什么诉求和建议,您就尽管打这上面的电话……”白果乡则向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便民联系卡5000余张,搭建起干部和群众及时沟通交流的“连心桥”。
用大数据让基层微腐败无处遁形。恩施市将12大类73项扶贫惠民数据纳入了市“互联网+精准扶贫监督”平台监管范围,利用“硒都扶贫”微信小程序,让帮扶措施、帮扶成效、扶贫政策等“一网清”。2018年1至8月,全市办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88件,共追责问责113人。
从上到下,层层传导,层层监管,扶贫责任越压越实,扶贫道路越压越平。
乘产业之风冲破贫海
绿水青山更是金山银山,创新“绿色引擎”,特色、优势产业正落地贫困山区,向阳生长。
芭蕉的玉露茶,富硒、有机、味鲜、香高,是芭蕉侗族乡生态有机茶的名片。
芭蕉侗族乡试行“公司+茶叶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茶园全程托管模式,一整套的茶叶产业链接机制,茶农省心、放心,同时又提升了茶叶品质,提高了茶农收入。
“茶叶子变成了金叶子,我家六十多岁的老太太都可以在茶园里采茶,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家门口的专业合作社,这钱挣得轻松多了。”村民李代顺感叹。
靠山靠水,铺出致富路。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营上村龙池组的谭银军就靠着山在家打造出“生钱”的金窝窝。
一小块菜地边,几棵果树环绕,簇簇鲜花盛开,青石小径边还斜倚着几蓬瓜豆,客人们正闲坐庭院中,喝茶、聊天、赏景,好不惬意悠然。谭银军的特色民宿“云前山房”常常游客爆满,好评不断。
客人多了,生意好了,全组家家户户家里农产品走俏,大家笑得合不拢嘴。
屯堡乡双龙村“尖刀班”成员正手把手、面对面指导贫困户如何烘烤烟叶,脱贫致富的“黄金叶”正待人采撷。
新塘乡横栏村村民正在树上打、地上捡、竹箩提、背篓背核桃,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正积木成林。
全市2018年至2019年安排产业“以奖代补”资金0.4亿元,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比率达88%,贫困村成立农村合作社达100%。
扶内心之志自主脱贫
“大家都围到这个圈圈坐,莫把老龚家的党参踩到哒。”9月12日,在板桥镇大木村大木淌组,伴随着驻村“尖刀班”班长喻建平爽朗的笑声,一场屋场会开始了。
学习“扫黑除恶”的知识,解读人居环境整治、教育扶贫等相关政策……
用立体全面的政策宣传体系,正面公正回应群众呼声。2018年以来,全市在各类媒介发布扶贫相关工作动态1000余条,召开屋场会、小组会10000余场次,解决群众反映实际问题20000余个,切实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量体裁衣,缺什么补什么,让贫困户有足够的能力去借政策的“东风”。
“婴儿的颈椎没有发育完全,抱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托住孩子的头部,以免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6月4日,一场育婴师培训班正在开展。培训结业后,培训学员将择优输送到杭州地区就业。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带领贫困户尽快脱贫。
用心、用情、用力帮扶,做细、做好扶志工作,扶志扶智,让贫困户的脑子转起来、心里热起来、身子动起来。
恩施市组织开展“五佳五好”“十佳脱贫榜样”等系列评选活动,用身边案例去激发贫困群众挖穷根、摘穷帽的勇气和决心。
“精准扶贫就像是爬梯子,干部们在后面推,但我们自己也要往上爬。”龙凤镇店子槽村61岁的贫困户覃仕学,2015年脱贫后一直积极发展,他扛起用扶贫信贷买回的饲料,打算送去养殖场,步子不快,但走得稳健……
总编:朱述耀 编审:田仁超 实习编辑:覃李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