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恩施市旅游业再创新高,接待游客958847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146.5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0.75%、2.44%。
目前,恩施市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点多面广,特点凸显,很吸引人。坚持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积极打造恩施大峡谷、土家女儿城、梭布垭石林等景区名牌效益,加大宣传二官寨景区、枫香坡生态旅游区、夷水侗乡景区、麂子渡景区、鹿院坪景区、龙马风情小镇、柳州城假日等乡村旅游炽热度,完美挖掘恩施旅游潜在价值,使恩施市全域旅游景点形成系列化,各有各的美景,各有各的品位,各有各的服务实力和魅力。
将“科学发展”融入旅游的发展战略。以旅游为抓手,推动地区发展和结构调整,推进绿色人文城镇建造。将环境保护、旅游组织、就业机会、生活质量作为政府政策干预的考量,敢于新思路、新追求、新探索为试点,坚持科学的理念、科学的主导、科学的管理,从经济社会有规律的阶段发展和环境资源可持续的健康成长入手。
让“本土风情”代表文化因素的情感代码。相对于城市文化而言,乡村文化侧重于那些展现乡村意境的因素,如庙会祭祀、地方特色戏曲、民间传统艺术等,这些扎根于乡村土地的文化类型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地域差异而变化,展示出多种多样的具有农家韵味的乡村意境,使乡村旅游独具一格的特色化、品牌化。
使“绿水青山”成为生态保育的基本要领。“绿水青山”是恩施市发展旅游的重要基础,我们要仅守绿色生态发展底线,打造仙居恩施的金子招牌。坚持规划为纲,基础先行,生态保育,见缝插绿、见缝插色,打造大地景观和林相艺术,从而使恩施旅游业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资源环境品质同步提升,让生态文明、文化旅游结伴而行。
让“美丽乡愁”印记少数民族的特色标签。“乡愁”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文化体验,乡村旅游品牌的塑造,来源于特色“乡愁”的挖掘。“乡愁”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情感代码,要保护好这份珍贵的记忆,必须始终坚持让“乡愁”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的“底线”,将少数民族特色大胆创新,走向文化推广多元化,进而实现产业融合,让来往的游客记得住本土“乡愁”印记品牌标签。
恩施市旅游业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要坚持以中国旅游城市发展规划为引领,利用现有资源做好顶层设计,让“仙居恩施”发展模式来实现恩施旅游业振兴。
总编:滕义 编审:田仁超 编辑:李婷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