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芭蕉:绿水茶山更是金山银山

全媒体记者 谢顺 通讯员 孙衔

茶田

基地

培训

追根溯源:传承历史技艺

“你猜哈习总书记与莫迪总理东湖边畅聊国家大事时品的是么子茶叶?”“我晓得!一种是利川红,另外一种就是恩施市芭蕉侗族乡产的恩施玉露!”一时间,恩施雨露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9月29日,在恩施市芭蕉侗族乡,茶农们一边摘茶,还一边聊着“茶经”。

恩施玉露是中国第一蒸青针形绿茶。而今,属于中国十大名茶,湖北第一历史名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传统制作技艺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清朝康熙年间(1680年)恩施玉露由芭蕉黄连溪—兰姓茶商沿袭唐朝蒸青工艺研制而成,迄今为止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曾称“玉绿”,因其香鲜爽口,外形条索紧圆光滑,色泽苍翠绿润,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

资料显示,玉露茶从静谧而神奇的黄连溪村起源,其传统加工工艺分为蒸青、扇凉、炒头毛火、揉捻、炒二毛火、整形上光、烘焙、拣选等工序,芭蕉人世世代代传承制茶技艺,大伙在惊叹于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外也期望能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

近30多年来,历届乡党委书记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旨在摸索出适合恩施芭蕉乡茶叶绿色生产发展的新路径,依托茶叶产业打造扶贫产业升级。

“芭蕉具有茶叶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与资源,要坚持把茶叶产业提档升级作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中之重,芭蕉侗族乡围绕“精准扶贫”“产业结构提档升级”,试水“茶园全程托管模式”。未来,逐步将茶产业和休闲生活、保健养生、生态旅游相结合,走一条以茶叶产业为主、多种辅助产业并行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芭蕉侗族乡党委书记龙慧说。

目前,全乡共有茶园10万亩,今年预计按照茶园全程托管模式茶园面积达到20000亩。

技术支持:打造侗乡招牌

“一提到绿茶,就会想到芭蕉的玉露茶,富硒、有机、味鲜、香高。”这是品茶人对玉露茶的喜爱,更是侗乡芭蕉生态有机茶的名片。9月29日,茶农兰远杰对前来询问茶叶种植情况的记者笑着说道。“去年我家的3亩茶园发芽时间提早,产量也提高了。看起来茶树长得健壮些、也能卖个好价钱!我们大伙都欢喜!”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芭蕉侗族乡位于恩施市西南,是“湖北省良种茶园第一乡”,茶叶是该乡着力打造的三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自2017年来,一种全新的“茶园全程托管模式”在芭蕉出现,该乡以黄连溪村、米田村、戽口村及朱砂溪村四个村,每村集中连片500亩,共计实施2000亩的茶叶为试点实行茶园全程托管。

茶园全程托管模式是农户只需采收、出售鲜叶,茶园管护及施肥(有机肥)施药(生物农药)由技术团队全权负责,从茶树修剪、喷施生物农药到防治病虫害,技术团队为茶农提供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茶园全程管理方案,并免费作技术指导和培训。

该模式以改良土壤、恢复生态、绿色环保、提质增效为宗旨,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残留,从源头上确保茶叶质量安全,促进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全新模式:推动扶贫产业升级

“通过近几年在茶叶产业提档升级上的摸索,目前我们已形成‘公司+茶叶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托管模式,采用五统一方式,即统一修剪、统一用肥、统一用药、统一施药,统一收购。”黄连溪村党支部书记阙发栋表示。

据了解,该村由恩施深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茶园全程托管实施村指定的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签订服务协议,茶叶专业合作社与茶农签订托管协议及茶叶收购协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茶叶产业链接机制。茶农省心、放心,同时又提升了茶叶品质,提高了茶农收入。

“我们的难处,政府都提前想到了,缺技术就引进技术团队,缺资金就有‘以奖代补’有机茶园管护的奖补金。”得到“以奖代补”政策支持的贫困户甘永安脱贫致富路走得格外踏实。

村民李代顺感叹道:“茶叶子变成了金叶子,我家六十多岁的老太太都可以在茶园里采茶,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家门口的专业合作社,这钱挣得轻松多了。”

茶叶专业合作社还吸纳了大批贫困户加入,将辖区内的贫困人口“粘”在产业链上,用托管模式解决农村劳动力越来越不足的突出问题,将传统的扶贫措施与扶贫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增强贫困户自主脱贫能力,推动了全乡茶叶产业的提档升级。

绿水茶山更是金山银山,在“绿色引擎”驱动下,芭蕉侗族乡全力提升茶叶品质,扶贫产业升级版打造正酣!

总编:朱述耀 编审:田仁超 实习编辑:覃李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