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硒”望在硒都——恩施市富硒产业发展侧记

无限“硒”望在硒都 

——恩施市富硒产业发展侧记 

通讯员 陈容全

在鄂西南的深山中镶嵌着一颗璀璨明珠——恩施市。该市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迅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富硒特色产业,有效的推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全市硒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使朝气蓬勃的富硒产业步入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

富硒资源得天独厚

恩施市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天然氧吧”等美誉,是世界上“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所在地,其硒矿储量达50多亿吨,蕴藏量居世界第一。境内的硒矿和含硒石煤资源出露面积超过850平方公里,富硒土壤分布面积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5%,土壤含硒量均值达19.11毫克/公斤。在这块富硒土壤生长的粮食、蔬菜、饲草、饲料、畜禽产品、中草药中的有机硒含量是国内其他地区的几倍至几十倍,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2011年9月,来自30多个国家的245名国际微量元素专家,在恩施市召开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15名世界顶级权威硒专家实地考察了该市新塘乡双河村渔塘坝硒矿床资源后,大会(TEMA)学术委员会授予恩施市“世界硒都”荣誉称号。

富硒产业蓬勃兴起

该市按照省委“打造特色经济增长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和州委“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的形象定位,以“世界硒都?中国硒谷”为平台,大力实施“硒+”行动。从2011年11月开始,全市将富硒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现已建成富硒茶园30万亩、富硒中药材20万亩、富硒反季节蔬菜25万亩,硒土豆35亩等原材料基地。富硒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已纳入省政府52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世界硒都“硒”望无限

今年,该市决定将富硒产业粗放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制定了《恩施市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18—2020)》。《方案》提出了三年行动目标:首先扩大产业规模。到2020年,力争全市硒产业总产值实现150亿元,其中硒食品精深加工业产值实现50亿元,每年保持两位数以上高质量增长。其次壮大市场主体。到2020年,硒食品精深加工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0家。第三建成产业标准。到2020年,建成硒产业基地100万亩以上,启动2—3个茶叶全域绿色化示范乡镇建设,在8个万亩以上茶叶重点乡镇分别启动1个以上示范村建设,启动2个蔬菜全域绿色化示范村建设,办好硒杂粮示范基地,建设2个标准化示范区。

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步伐,该市创新工作机制,加强了系统谋划,注重政策措施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整体推进硒食品特色发展。决定将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工作纳入年终评估内容,加强考核督办。

该市大力宣传贯彻《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使全市人民知道《条例》是恩施州制定的第二部地方性法规,是我国首部规范微量元素硒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监管的综合性法规,从而提高了对硒资源的依法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的认识。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硒蛋白》(此标准定于2018年12月21日实施),自《标准》发布以来,相关部门通过组织全市涉硒企业认真学习,使企业认识到谁能获得第一张硒蛋白的生产许可证,谁就有可能扛起植物硒行业龙头的大旗,从而极大的促进了全市的涉硒企业积极投入此项工作的准备中。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科学家誉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心脏的守护神”。缺硒可直接导致40多种疾病,间接导致多达400多种疾病。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的恩施市人,谋求再通过5至10年的努力,实现全市硒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宏伟目标。这将给世界缺硒地区和缺硒人群的健康带来福音,也将给“世界硒都”所在地的恩施人民带来红利,带来无限硒望!

总编:瞿照坤 编审:田仁超 编辑:廖康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