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色永绿:恩施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走笔

底色永绿:恩施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走笔

记者蒲丹 通讯员柳惠炼

白露至,天渐凉。

仙居恩施,不见“白露满山叶飞坠”的萧索,举目四望, 满眼皆绿,生机勃发。

绿色,是恩施最鲜明的底色。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恩施市以“绿色”为基,以“生态”立市,抢抓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机遇,守护碧空万里的蓝天,描绘青山绿水的美景,构建风光秀丽的家园……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环境保护成为共识,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

  绿色激活生态经济

云雾缭绕,如黛青山时隐时现。9月3日上午,汽车在恩施市屯堡乡花枝山村通组公路上蜿蜒穿行,如入仙境。

在一个小地名叫柿子湾的地方,恩施花枝山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厂房建设正酣。这个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领当地农民发展茶叶产业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建厂房9000平方米,计划发展5条生产线。

借助生态优势,依托绿色底蕴,花枝山公司发展茶叶基地2000亩,其中有机茶叶800亩、绿色茶叶1000亩。公司在全国20个省、市设代理商,同时还组建了电子商务销售团队,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这个数字,副总经理刘中山2009年创办公司时想都不敢想,“当时想着年销售额有500万元就不错了。”他坦言。

花枝山公司的跨越和腾飞,只是恩施市借力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的一个典型。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这一信念,恩施市走出了一条“绿富共赢”之路。

生态工业稳步提升。全市已形成清洁能源、绿色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等生态工业板块。中国硒谷富硒产业联盟总部七大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全市“规上”企业9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50亿元。注册互联网服务业、电子商务企业60家,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29个,年交易额8.3亿元。

全域旅游健康发展。大峡谷、梭布垭、清江画廊、土司城等景区声名远播,“旅游+”持续发力,养生度假游日渐兴起,乡村休闲游渐入佳境。旅游业态更加丰富,旅游链条不断延伸,旅游扶贫持续深化。先后涌现出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芭蕉,屯堡、太阳河等5个省级生态乡镇及芭蕉枫香坡、盛家坝二官寨等91个省级生态村落,为该市旅游发展再添筹码。仅今年1月至6月,全市就接待游客1012.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43亿元。

生态农业声名鹊起。以绿色、有机、生态、富硒为指引,打造武陵山区富硒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全市富硒产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截至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4家,产品9个(畜牧养殖为主);绿色食品企业16家,产品39个;有机食品企业8家,产品11个;绿色原料基地认证17万亩,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5000亩;农产品地理标志4家,面积67.8万亩。“湖北思乐”肉制品、“大山鼎”蔬菜、“恩施玉露”茶叶、恩施马铃薯、富硒大米等远销海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恩施,生态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力地印证了这一真理。

  法制构筑生态屏障

“拥有山青水绿、天蓝地净的美好家园,是恩施人民的共同梦想。”市委书记向前进这句话,道出了恩施人民的心声。

从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到走“五位一体”绿色跨越发展道路,“绿色”和“生态”始终是恩施发展的主旋律。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殷切嘱托,紧跟州委、州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恩施市坚持把生态保护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污染防治攻坚战、环保督查等工作。市人大、市政协采取现场视察、听取汇报、提案议案等形式支持生态环保工作,真正搭建起了环保责任体系的“四梁八柱”。

出台完善大批制度,加大环境违法惩处力度,构筑坚强生态屏障。

2008年,印发《恩施市环境保护工作“一票否决”实施办法》;2015年,印发《恩施市“河长制”实施方案》;2017年,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引导各级党政“一把手”推动绿色发展;2018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责的通知》,6月出台《恩施市“山长制”实施方案(试行)》,7月出台《恩施市城区“路长制”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

从2008年到2018年,从率先在全省出台环境保护“一票否决”文件,到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恩施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逐渐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屏障日久弥坚。

  制度完善,还需铁腕执行。

今年1月至6月,恩施市环境监察大队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2件,处罚款471万元,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46份,移送公安机关3件,实行查封扣押1件。

2017年7月1日到今年8月,恩施市人民检察院针对非法采矿、污染河流等影响生态环境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9起,其中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7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件。这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属恩施市首例,判决被告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100余万元。

“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检察机关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在‘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的生态保护中,充分发挥了提起公益诉讼的监察职责。”恩施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负责人童文说。

  齐心共护良好生态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9月7日,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齐声诵读环保宣言的稚嫩童音传入耳际。

当天,该校利用主题班会开展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校长田祥珍介绍,学校73个班级每周都有一节环境教育课,每学期有一期关于环境保护的黑板报。同时,还通过举办以环保为主题的征文、绘画比赛,组织学生到田野开展调查森林、河流等活动,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当好环保宣传员、监督员。

这是恩施市大力推行环境教育的一个缩影。

  环境保护,教育先行。

恩施市立足学校环境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坚持以生态文明教育为重点,以全市中小学环境保护课程教学为载体,鼓励中小学生争当“生态文明义务宣传员”“生态文明义务引导员”“生态文明义务监督员”“环境保护示范员”。

以学校环境教育为切入口,倡导全民参与环保,营造“人人知晓环保,人人支持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浓厚社会氛围。

普及生态知识。2017年底,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开展了以宣传该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主题的书法、摄影、美术和诗歌、散文大赛;充分利用市委党校等平台,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定期举办生态文明建设培训、讲座等;开展环保知识进机关、校园、社区、企业、家庭、农村“六进”活动,印制针对农村、机关、企业和公众等不同类别的生态文明宣传手册3万本;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重大节日及“送戏下乡”活动为契机,将生态环保理念编成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群众开展环保宣传。

倡导绿色生活。深入实施“绿满荆楚”三年提升行动,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积极开展办公场所节水、节电行动,形成高效节俭的办公模式;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投放、清运和回收,使垃圾分类意识逐渐深入市民日常生活;倡导绿色出行,积极营造有利于低碳生活的社会环境。

多管齐下,全民参与。党委和政府牵头、部门各负其责、环保统一监管、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环保大格局,在绿色恩施大地上逐渐形成,彰显效应,释放能量。

穿越时空,这一方青山绿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恩施儿女。

放眼今日,千千万万土家苗族儿女,齐心守护共同的家园,誓让家乡绿色更浓、更纯、更持久……

总编:滕义 编审:田仁超 编辑:郑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