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燕子坝)腾飞前的最后一跃

(走进燕子坝)腾飞前的最后一跃

——恩施市三岔镇燕子坝村精准扶贫见闻

记者 谭 燚

  在恩施市三岔镇燕子坝村,“尖刀班”14名战士,从3月至今,走遍全村720户,走访累计达1800户,早就走完万里路,个个练就一双“铁脚板”。

  这缘于州委政研室“尖刀班”驻村后,提出每周每个队员必须带着问题走访20户的总体思路。几个月下来还开展了4轮集中走访,每周进行一个大总结。

  是否有必要这么“下死手”折腾自己?“尖刀班”成员在疑虑中开始“暴走模式”。结果发现,“暴走”果然是法宝。

  一来二去,大家越来越会跟群众打交道。更重要的是,靠着多轮走访大家发现,这个村就是“包谷饭上面盖块肉,看着有料,实则无货”。

  为何?

  燕子坝村有恩鹤公路穿村而过,境内又有大清江码头,不仅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也较为突出。这是面上那块“肉”。

  集中走访共梳理出短板清单需求691项,再反复走访,问题越来越集中:无核心产业、基础设施差、人居环境差、集体经济弱。这是下面那碗“包谷饭”,也是更真实的燕子坝。

  这让“尖刀班”忧心忡忡,也更激起了大家干事创业的决心。同时,问题的集中为找项目寻出路指明了方向,也为“尖刀班”自身成长注入了“原生高钙”。

  年初,按照州里统一部署,燕子坝“尖刀班”在原有人员基础上充实了大量新鲜血液,村里采用“1个老同志带1个新同志主抓几个方面工作”的模式。虽然每个“尖刀班”成员都能独当一面,但事多人少的局面也越来越突出。

  大家立即调整思路,那就每周重点工作上墙,且必须当周解决!还配合出台了ABC角工作制度,即:甲主抓几个方面的工作,这是他的A角;甲同时配合乙的一项A角工作即为甲的B角;一旦乙外出甲必须同时承担起乙的A角工作,以保障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

  随着工作制度的调整,工作效率稳步提升。

  依托“书记联系点”,抢抓“宜居乡村”试点机遇,紧扣“对接大清江、建设后花园”目标定位,围绕4大短板,今年以来,国土整治、民居改造、傩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光伏发电……燕子坝村承接各类项目近20个,总投资2600余万元。

  机制运作的顺畅,项目逐渐落地,百姓认可度越来越高……在“铁脚板”的“暴走”中,燕子坝村完成了“质变”前的能量积蓄。

  有了前面打下的基础,“尖刀班”给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最先解决燕子坝最核心的几个大问题——安全饮水、道路交通、通信信息、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全力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条件。

  燕子坝村是水源性缺水地区,村民脚踩清江但吃水靠天,吃的多是“塘塘水”“屋檐水”等,吃水难是村民反映最突出的问题。

  建“水网”。在村民居住较为集中地区新建1座供水中心和3处小引水工程,在安全饮水无法覆盖地区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新修水池,推进全村安全饮水全覆盖。联合恩施市慈善总会,免费为全村720户每家安装一台净水器。截至7月19日,净水器已经安装423户,每装一家,总能听到一阵阵笑声,那是“尖刀班”成员们“这辈子听到的最美音符”。

  之前,除了恩鹤公路,村里的硬化路只有7公里。

  建“路网”。全年落实通畅工程公路10.5公里,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群众兴建公路4.7公里,争取其他道路指标2公里。新完工的叶家台硬化路,蜿蜒的曲线犹如一条白练,在青山中格外美丽。

  建“电网”。投资152万元新增4台变压器,改扩建3台。

  建“信息网”。新建信号铁塔2座,年内实现90%的农户覆盖网络信号,已在实施中。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项目稳步推进,39户危房改造已经启动,2户易迁户有序施工……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产业、集体经济、市场主体培育同步跟进。带动全村产业发展、脱贫奔小康重要引擎的旅游扶贫文化服务中心前期26亩征地款已完成拨付,发展桃、李、樱桃和核桃等干鲜果1800亩、烟叶300亩、蔬菜200亩,养殖肉鸡20000羽;发展村办公司1个,村经济专业合作社3家,涉农公司2家;加大技能培训,使贫困群众“一技在手”;此外,傩戏主题旅游广场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2家农家乐经营势头良好,成为恩施州民宿旅游监测点,149万元股权分红资金投入市场主体回收利息,平均每个贫困户可获收益480元……

  村庄美化,杂物整治,创建全州农村党建工作先进村,成立燕子群工工作室,化解邻里纠纷,集中农村党员和能人为5个战斗小组,协助、配合“尖刀班”开展各类工作,让村民自治成为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核武器”……

  从硬件到产业,从治理到文明,燕子坝村的一切都在悄然发生变化。这腾飞前所有人铆足的劲,都只为了最后最美的飞跃。

总编:朱述耀 编审:廖康庄 实习编辑:谭国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