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崔显实 通讯员 詹平 沈宏臣
7月,酷热难耐,恩施市崔家坝镇同心棉鞋厂的老板刘克威却忙得不可开交,棉鞋进入销售旺季,他每天忙碌地奔走在仓库、物流、银行之间,忙碌的像当下的天气一样“火热”。
车间里,80多名妇女戴着口罩,弹底、踩脚踏板、缝合、装箱……现场忙而有序。刘克威的妻子陈堂秀来回检查着鞋子制作工艺与质量,专注认真。
一个负责销售,一个负责生产,刘克威夫妻俩分工明确,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迈进。1999年结婚后,他们经营过服装、做过手机通讯行业,在经营服装过程中,刘克威偶然发现手工棉鞋的商机,手工棉鞋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市场需求高,瞄准这一点,刘克威夫妇一拍即合,打起了手工棉鞋的“主意”。
到外地工厂考察、找原材料提供商、学习相关技术……几年里,刘克威夫妻俩“潜心修炼”,为今后开手工棉鞋厂做下充分准备。2011年7月,刘克威回到家乡租了150平方米的房子,买回8台缝纫机、一台小货车,自己动手做了2套烤箱,招了就近村民50多人,伴随着第一台缝纫机的启用,“同心棉鞋厂”正式建立,他们的逐梦之旅也起航了。
“刚开始时,几乎是连轴转,没有白天黑夜。”说起创业,刘克威记忆犹新,一到旺季,刘克威几乎是全天候在货车上。
记得2012年9月,在连续请了3个司机都吃不消的情况下,刘克威自己当司机,连续一个月跑利川城区市场,将货送到利川市是早上四五点钟,就将货车座椅一放,赶紧睡觉,等客户下完货,又赶回崔坝厂里,货装满后又继续开往利川……
“舍得干的同时,诚信也是最重要的。”刘克威就是凭着执着、诚信,打开一个又一个市场。2014年,他带上货来到黔江,送给客户试穿,让客户先卖再付款,并给客户卖一双奖励2元的方式,调动起了经销商的积极性,一举打开潜江的市场。2015年5月,潜江客户黎总一次打款38万多元,订购800件货。
从开厂之初的每年6万多双,到现在的每年50万双,“同心棉鞋厂”的手工棉鞋供不应求,这也正是刘克威“同心”与客户一起精诚团结的明证。
“质量至上的关键还是工人。”手工棉鞋在车间集中裁剪、缝帮、弹底、烤制、定型,上鞋都是送到农户家中,让工人在家中完成。
在生产过程中,技术含量不算高,但刚接触的新手很容易将原材料损坏。按行业规定,手工艺达不到要求就要返工,损坏原材料要按进价赔偿。多年来,每年均有1万多元的损失,刘克威多是自己“买单”,从来没有让工人担负。“其实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开始时只有让工人放开手脚去学,才会熟练。熟手都是从生手做出来的。”刘克威的“宽容”留得住人,目前200多工人中,还有30多人是开厂之处的老工人。
现在每年支付工资达240多万元,刘克威总是按时发放。“工人干活就是为了拿得到钱,再困难也不拖欠。”2015年起,刘克威还为厂里3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年底派发年总工资2%的“红包”,助力精准扶贫。刘克威就是这样让工人“同心”,一起富裕。
“我的逐梦路上,还有政府、部门的‘同心’。”近几年,政府将同心鞋厂定位“扶贫车间”给予扶持,水电部门解决实际困难,安监部门把安全生产培训送到车间指导安全生产。崔家坝镇邮政支局专门为他申请“物流绿色通道”,发货只计算重量,不计算体积。
在带领乡亲一起富裕的同时,刘克威也是一个热心公益的人。近几年,他给学校学生捐赠棉鞋1200多双,帮扶一个贫困大学生,每月资助500元的生活费,每年年底都会给一些困境人群送去生活物资。
“挣钱只是生活的一个方面,‘同心’带领乡亲一起富也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2017年被推荐为恩施市政协委员的刘克威正在向政府建议,建立行业协会,同心协力,共创未来,让“崔家坝手工棉鞋”的牌子也越来越响,带动更多的乡亲一起富。
总编:朱述耀 编审:廖康庄 实习编辑:覃李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