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田仁超
“去年我们卖了42头黄牛,收入了30多万元,现在存栏还有88头。”7月18日,恩施市新闻中心“融媒体走进贫困村”来到三岔镇茴坝村,村民段昌军和父亲段远来正在“侍候”他们的“宝贝”黄牛。
“我们一般下午4点半喂食,你看,刚才还没有到点,它就不太欢喜吃。”炎炎烈日,走进近一千平方米的养殖厂,却没有想象中的浓浓牛粪味,“养牛必须定时定量喂水、喂草,要把它的卫生搞好,就不容易生病,也不会污染空气。”段昌军说。
上百头的黄牛养殖规模,谈起养殖头头是道,眼前的段昌军俨然不像年仅30岁、只有初中文化,“土地贫瘠、人多地少,哥哥有病,家里穷得很,初中毕业后不得不外出打工。”段昌军回忆往事,没有一丝抱怨。
贫困的家庭、肩上的重担,反而成了段昌军不断前行的动力。“从工人做起,只要能挣钱,什么都做”,勤奋好学、敢拼敢闯,以坚定的信念与命运抗争,经过自己的打拼,他在武汉与人合伙做起了汽车救援生意,逐渐走出逆境的泥潭。
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段昌军也迎来了在常人眼里无法想像的甜蜜爱情,“我媳妇是武汉一所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在武汉打工期间,经常在她们家的馆子吃饭认识的。”
妻子是大型企业的白领、娘家家底殷实,优越的经济的条件,给段昌军的创业注入了“强动力”,组建的汽车救援公司越办越红火,创业的成功,让他真正感受到了自我价值体现和自豪感。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段昌军毅然决定,舍弃武汉救援公司,回家专门养殖肉牛。2016年5月23日,段昌军到山东买回13头“鲁西黄母牛仔”,准备大干一场,“买回来才发现,这些牛就是牛贩从恩施这边买过去的‘土疙瘩’,牛仔的差价每头就亏了1700元。”
一年下来,段昌军养殖的首批黄牛,一头毛利仅1000多元,与在武汉的收入相差很大,但段昌军学到了很多养牛经验和销售经验,“吃一堑、长一智,我现在一眼就能够认出牛的品质,知道怎么养长得更快,养的牛就在恩施本地就可以销完了。”
规模养殖才能收获更高的效益。去年4月,段昌军和父亲商量,决定大干一场,他们东拼西凑近100万元,新修养殖厂、买进60多头恩施本地黄牛仔,“加上原来的36头,我们一下子就达到了101头,我原来的梦想就是喂100头,没想到一年就实现了。”父亲段远来一脸的喜悦。
“恩施本地黄牛品质好,很受市场欢迎,但我们现在是‘贱卖’了,我下一步还要进一步研究销售方式方法。”段昌军透露,下一步他将再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同村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意愿的乡亲,加入他倡导组建的朋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同创业就业,让他们也脱贫致富。
段昌军在自我鞭策中不断进步,用异于常人的坚强和不屈,活出了精彩,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完美地带领全家实现了小康路上的“逆袭”。
总编:瞿照坤 编审:廖康庄 实习编辑:谭国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