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秀:20年的“逐路”之旅
通讯员 朱芳明
大山顶村委会为陈兰秀颁奖
“陈兰秀,农民党员的先锋代表,二十年如一日,她用坚持和汗水让红椿坝3.5公里的循环公路由羊肠小道变成了康庄大道。”7月1日,在大山顶庆“七一”暨第七期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陈兰秀因其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党性觉悟被该党支部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遇事我带头
20年前,陈兰秀刚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被选举成为当时红椿坝小村的主任。当年,红椿坝村有农户36家,通往外界的“公路”还是一条一尺宽的泥泞土路,村民们饱受下雨天深一脚浅一脚的艰辛,为了给村民办点实事,陈兰秀瞄准了这个制约村民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
“既然成为了一名党员,又是村里的干部,看到这么多人出行困难,我觉得我有义务带领他们把路修通。”这就是陈兰秀坚持修路的初衷。
“当时没有钱,也没有现代化机械工具,全是我们几个人用锄头挖,用人工挑出来的。”据陈兰秀介绍,当时跟她一个想法的还有另一个党员张宗绪,两人对于修路的想法一拍即合,那个时候,他们一有空就会扛着锄头挖路基,带着撮箕挑泥巴。
“整整三年,我们把一条一尺宽的小路挖成了可以让小货车通行的毛路。之后到现在,每一年我都会对这条路进行修修补补。”提起这条路,陈兰秀说她倾注了二十多年的艰辛和努力,是党员这个光荣的身份让她坚持到现在,期间也有村民来帮忙,但坚持到最后的只有她一个人。
村里年龄稍大一点的老人提起这条路,都感慨道“没有陈兰秀,就没有这条路”。她不仅在修路上带好了头,更是在为人处事上为他人做了榜样。
有事我扛着
今年3月,恩施市为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贫困群众便捷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出台了交通扶贫农村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好政策,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发动受益村民自筹自建整好路基后,政府按照每公里20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听到这个好消息,我第一时间就去村里申请了,并发动红椿坝的受益农户投工投劳,群众会都开了三场。”看到国家好政策来了,陈兰秀立马又替红椿坝的村民扛起了大旗,发动他们按照要求整出4.5米的路基,她向村民们保证,这件事我扛下来了。
挖山、砌堡坎、填路面、买材料、协调占山占田等问题,陈兰秀俨然成为了一个“包工头”。
“碎石500元一车、水泥20元一包、挖机300元一小时……”陈兰秀扳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因为集资困难,材料钱以及工人工资都是她自己垫付的,前前后后一共垫付了7万多元。
陈兰秀告诉笔者,修路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不配合说风凉话的,也有对资金使用持质疑态度的,但是她都尽量解释和劝导,从来没想过放弃,用她的话说就是“不会让那么几个人搅黄修路这件事”。
“我儿子在运输材料过程中发生意外,额头上缝了整整八针。”陈兰秀说,家人非常支持她修公路,而为了避免说别人说“闲话”,儿子受伤这件事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扛下来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红椿坝路基基本达标,可是一场大雨又让他们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因为大雨,许多新开挖的路边山体发生了滑坡,有的地方滑坡十余米,又是她带领几个村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用人工挑出来。
“5月初的时候请压路机来回压了4趟,现在就只差工程队来硬化了。”着看这条公路终于要“脱胎换骨”了,陈兰秀说她心里的石头终于也可以落地了。
总编:滕义 编审:田仁超 编辑:廖康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