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起百姓“钱袋子”

 赏珍稀药材,品放养土鸡。8月22日清晨,恩施市白果乡油竹坪村的群荣林下经济产业园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沾了产业园的光,沾小陈的光,我们的收入增加不少。”村民文第江说,每到周末,来园里玩的人有几百人。

小陈,就是返乡创业青年陈群。今年33岁的他创建了群荣林下经济产业园,流转土地875.7亩,开园2个多月,收入已经超过50万元。

“艰难,欠了不少债。”谈起创业之初,陈群十分感慨。

2006年,大学毕业的陈群回到家乡白果乡金龙坝村创业,学习药物制剂的他发展起水产养殖,专业不对口,陈群血本无归,还欠下了不少外债。

思则变,变则通。陈群在总结失败原因后,和几个朋友合伙开起了药店,转向自己擅长的领域。

做起了“本行”的陈群,发展越来越顺当,当年就有了不错的效益。

抱团才能发展。2013年7月,积累了足够资本的陈群再次回到白果乡,成立了群荣药材专业合作社,租种乡亲的土地种植药材。

“专业对口,发展势头不错。”陈群的合作社越做越大,基地延伸到相邻的盛家坝、崔家坝等乡镇,面积超过1000亩。

“小陈没有忘记我们,给我们想的很周到,吃住包干还有3500的月薪。”贫困户潘卫很感激陈群,他在合作社当管理员,“年迈多病的父母也可以‘享福’了。”

“不但要脱贫,还要致富。”2015年,陈群和白果乡10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吸纳他们为合作社成员,免费供药材种子,免费技术指导,按照市场价格全部回收药材。

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陈群一直在思考。

陈群投资356万元,建起了群荣林下经济产业园,分珍稀药材种植、林下养殖、林下土特产品销售三大块。

油竹笋、野生灵芝、板栗、猕猴桃……仅仅2个月,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土特产收入已经达到10万元,产业园综合收入超过了50万元。

文夹祝、陈辉伦、甄恩……长期在陈群这里务工的贫困户共有7户10人,除了每日120元到180元的工资,他们还享受着免费食宿的待遇。在两河口、金龙坝、油竹坪等几个村,陈群已带动79户贫困户就业增收。

壮大生态旅游、扩大种养规模、延伸产品加工。陈群相信,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乡亲们的“荷包”一定会越来越鼓。

记者 童秀清 通讯员 吴丹

值班总编:滕   义  

责任编辑:廖康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