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前坪)脱贫攻坚“志”须长存

推进脱贫攻坚,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所在,更是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

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扎实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最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在奋力推进,党群一道正在书写一部人类进步的旷世传奇。

然而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还存在着“党员干部干劲十足,贫困群众冷眼旁观”的现象,虽不普遍,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认真加以解决。

笔者所在的恩施市,就是深度贫困的县级市。通过长期基层一线走访调研发现,部分贫困群众还不同程度存在两种错误思想。一是认为贫困“光荣”,和非贫困户相比而言有“优越感”,害怕脱贫,脱贫后系列“好处”就没有了。这实质上是“等靠要”的思想在作祟。还有一种是是贫困“强势”,报着“我脱不了贫,干部就交不了账”的想法,认为脱贫攻坚是干部的事,自己只负责提“要求”和享受“政策”,对如何通过自己努力脱贫致富思考甚少、行动更少。

古人云:贫贱不能移。俗话说:人穷志不穷。如何破解“干劲十足”与“冷眼旁观”相互矛盾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扶贫的同时,更须将扶“志”放在首位。脱贫攻坚“志”须长存。要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斗志”,消除错误思想须从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扶贫先扶志,要更加贴近群众。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必须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以实际行动巩固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按照恩施州“八个到村到户”的要求,把工作做到实处。特别是“尖刀班”成员,要进一步与贫困群众“交心”,了解他们的现实困难,带着对人民群众的身后感情去走访,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环境,充分解读扶贫政策,消除错误认识和疑虑。把走访当成“走亲戚”。而不能当成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要加强教育引导,恩施市新塘乡前不久就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脱贫攻坚主题宣讲活动”,把形式机遇讲清楚,把路径措施道明白,把先进典型树起来。通过对群众宣讲的全覆盖,传递强大正能量。据宣讲反馈来看,效果较为明显,群众对脱贫攻坚有了新的认识。“等靠要”等思想逐渐丧失市场。

扶贫先扶志,需要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充满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希望,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专访发现,群众反映最为普遍的问题是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农村交通设施滞后,安全饮水不足,电压不稳,网络不通等问题是摆在脱贫攻坚路上的首要障碍。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需广泛征求民意,带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让他们成为脱贫攻坚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这些问题,需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各个击破。同时要根据贫困群众的个体困难,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大包大揽”,不搞“形象工程”。

扶贫先扶志,还要持续弘扬勤劳致富的强大能量,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循环。既要精准扶贫,又要鼓励致富,把勤劳致富唱响为社会主旋律。恩施市新塘乡、崔家坝镇等乡镇开展的“星级家庭”评比活动,就将“勤劳致富星”作为重要评定内容,在群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两年来,主动申请退出低保,退出“贫困户”的事例越来越多。新塘乡前坪村贫困户黄模林办起了养鸡场,他表示“贫困丢人,不想当贫困户”。还有该乡的某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郝守全,带动近百农民养猪致富,成为贫困户心中学习的榜样,这样的例子在农村还有很多,需要大力宣传,在精神培植上再下功夫,在“榜样”树立上再上台阶。

扶贫先扶志,需要“授人以渔”。要把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勇气和斗志;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提升贫困群众的脱贫综合素质。在“扶智”上,教育扶贫是根本,要让贫困群众的孩子接收到良好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重点要抓好职业教育培训,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实用,让贫困群众子女“一技在手,脱贫有望”。在培训前先要准确摸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缺乏什么就补充什么,切忌犯 “形式主义”错误,否则群众不仅不能收益,反而劳民伤财。

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必须不断地扎实过硬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态度,功成不必在我的气概和一往无前的毅力,将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帮助和带领贫困群众走出贫困的泥沼,与他们一道,带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努力奋斗,阔步前行,去追寻灿烂辉煌的朝阳,去编织幸福美好的小康梦、中国梦。(张正宿)

总编:滕义 编审:田仁超 编辑:廖康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