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坎子救灾中的那些“凡人小事”
记者 童秀清 通讯员 雷虹
7月21日,新塘乡下塘坝村龙家台组高坎子发生大型山体滑坡,总方量约为720万立方米,百亩农田被毁,23户房屋受损,20户73人(常住18人)及附近35户81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灾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及时组织人员抗灾救灾,154人紧急避险,妥善安置。在这中间,有那么一些人和那么一些事,让人心中暖暖的。
前线监测的志愿者
“这么大的险情,我们年纪再大,也能干点事啊。”在高坎子2号监测点,69岁的彭敬锡不停忙碌着。
这位69岁的老党员在灾情发生后,主动要求参加到抢险救灾中,担任前线检测员。他说,自己年纪大了,干不了重体力活儿,“轻省事”总可以做嘛。
说是“轻省事”,彭敬锡需要负责5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每2小时测一次。
“若是天气不好,还要增加检测次数。” 彭敬锡说,每次监测情况都要拍照,及时发给乡国土所,便于他们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情况。
和彭敬锡一起担任监测员是龙家台组的村民谭李兵。
“一方有难还八方支援,何况还是自己家乡?”谭李兵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笑着说,怎么也要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5天5夜,从担任检测员起,彭敬锡与谭李兵顶着烈日来回于5个监测点之间,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们从未有一刻松懈,持续对滑坡体进行监测,为后期的科学处置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远在集镇的好心人
“那个关老板真是个好人,受灾的群众去他那里买东西都是半价。”
“是啊,是啊,那天我和女儿刚到他家门口,他看见我女儿,赶忙出来给我女儿送了一箱牛奶。”
……
灾情发生的第二天,受灾群众都一直念叨着远在新塘集镇的“暖心人”关老板。
顺着大家的指引,记者来到关老板的“红星百货”店铺,里面经营各类零食、生活用品等。
关老板是新塘峁山村的一位村民,自2000年在新塘集镇经营百货店,至今已有16个年头。
“这点小事,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就别报道了。”关老板的妻子摆摆手说,灾区的人经常去她店里买东西,一来二去就成了熟人,“发生天灾谁都不愿,不少人带着孩子、老人,什么都没了,看着心疼。”
因为心疼,关老板夫妻把受灾的群众当做亲人,凡是受灾的群众,只要来到他们的店铺买东西,大部分商品半价销售,少量的免费送。
“我们只有这么大个能力,能帮到他们,心里就高兴呢。”关老板说,如果受灾的是我家,大家也会这样帮助我。
“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关老板呼吁,大家都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受灾的村民渡过难关。
就在身边的热心人
“来,来,大家辛苦了,喝点水。”7月24日,新塘乡下塘坝村挖断山的村民廖康荣,为下塘坝龙家台滑坡地质灾害救灾指挥部送去12箱矿泉水。
廖康荣一直是个热心人,是位个体工商户,以前在外承包土地种植辣椒,现在回到家乡,在下塘坝村承包土地发展的200余亩辣椒,希望能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辣椒一起致富。
“大热天的,大家都很辛苦,我就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意思。”廖康荣说。为了把受灾群众损失降低到最小,民兵应急连30多人硬是肩扛背驼,双手举抬,将其各种物资全部运送到了安全地带。
“我们的工作得到大家的支持,得到大家的理解,心里比喝了水还舒爽。”新塘乡民兵应急连连长谭纯达说。
和廖康荣一样的“暖心人”还有很多,得知险情后,新塘乡民菊客运公司第一时间与乡政府联系,准备了救灾转移所需的车辆,随叫随到;在抢修道路的现场,村民邓为华送来了热茶和可口的饭菜。
灾难无情,人有爱。在灾区,每天都有30多名民兵和近百名党员干部在灾区默默无闻地工作,更有数不清的 “志愿者”、“好心人”、“热心人”在用实际行动,支持救灾行动,关爱着受灾群众。
值班总编:杨承佳
责任编辑:廖康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