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脱贫的“领头雁”
——记恩施市下村坝村党支部书记向开珍
恩施日报记者:李晓荣 胡成冞 刘婉茜
向开珍来到茶园查看春茶采摘情况。胡成冞 摄
向开珍带领记者到“恩施市脱贫标兵”向少银家了解情况。胡成冞 摄
3月20日中午,下村坝村民正抓紧时间采摘春茶。胡成冞 摄
向开珍向记者介绍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基本情况。胡成冞 摄
“看,1500亩,全部是有机龙井茶!”3月20日,向开珍指着车窗外兴奋地说。放眼望去,刚经历过一场春雨的长阴坝茶园内茶树长势正旺,男女老少背着背篓忙采茶。
向开珍是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党支部书记。25岁开始当书记,如今已28个年头。她坚信,“发展产业才能脱贫。”
“种茶?我们吃饭怎么办!”
长阴坝茶园是她创办的第一个基地。以前,长阴坝全部是水田,农户经常因插秧时缺水闹意见。2004年,向开珍动员大家种茶,想法刚提出来,就遭到农户激烈反对。
向开珍找来李应桃等4个女能人,带村民到芭蕉参观、开群众会、入户,反复动员,最后还有5户死活不同意。向开珍给李应桃出主意,“你把这5户人家的田租下来,亏了算我的,收入是你的。”李应桃便一口气租了5户农户的水田。
茶叶基地建起来后,村里又建起茶叶加工厂,解决了鲜叶销路,村集体经济也不再是“空壳”。2017年,向开珍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发展茶园200亩。现在,下村坝村注册了“岸云溪”茶叶品牌,成立了3个茶叶专业合作社。
“以前都是我们去外面学习,现在省、市、乡都到村里来参观!”村民们很自豪。
下村坝村由3个小村合并而成,茶叶基地辐射范围有限,向开珍又开始谋划建蔬菜基地。
观音塘有200多亩平地,但早年因一起纠纷,附近村民对村委会意见很大。“在观音塘建蔬菜基地,比登天还难。”大家都劝向开珍别趟这浑水。
向开珍偏不听,天天去观音塘,变着法儿劝说村民。2009年,18户农户和她一起改种水稻为蔬菜,户均收入1万元以上。其他村民看得眼热心跳,主动找到向开珍要求种蔬菜。
2010年,向开珍组建恩施市观音塘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多亩,并配套办养猪场、建沼气池,家家户户都用沼气烧水、煮饭、烤火。她还争取政府资金在蔬菜基地建起滴灌系统,生态循环农业已现雏形。
竹园坪组最偏最穷,全村2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大部分在竹园坪。如何脱贫?向开珍想了个好法子。
她登门拜访老党员贫困户向少银,鼓励他搞养殖、种果蔬。向少银没钱买猪仔,向开珍自掏腰包借钱给他,还经常上门传授自己办养猪场的经验。在向开珍的支持下,向少银去年养了26头生猪、2头母猪,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香椿及蔬菜200亩,被评为“恩施市脱贫标兵”。
3月20日,向开珍又去看望向少银,他家正在扩建猪圈。“今年准备发展200亩冬枣,树苗明天就到。”一见面,向少银就向向开珍汇报。
目前,竹园坪已建成200亩水果基地、500亩土豆基地。“恩施北到茅坝槽的旅游公路就要开通了,我要注册山里香农业专业合作社,在竹园坪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让这里成为离恩施城区最近的有机采摘园。”向开珍说,大家都盼着富起来,我不能辜负他们。
如今,下村坝村已实现产业脱贫全覆盖,恩施圣硒科技、耀恩机械、睿卓节能门窗等企业纷纷入驻,一直盘泥巴的贫困户变成了技术工人。2017年,下村坝村整村脱贫。
“这一切,都是向开珍的功劳。”老支书向开亮说。
【记者手记】
跟着向开珍在下村坝走一圈,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村里的男女老少大老远一看到她,就会满脸笑容跟她打招呼,走过来热情地抓着她话家常,滔滔不绝说个没完,这种热情不是客套,而是一种真诚、朴实的情感流露。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跟她说上两句?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大家伙儿都从心底里信任她,服她。27年前,村民们推选年仅25岁的向开珍担任下村坝村党支部书记,是因为她“把自己屋里头搞得好”。27年来,她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搞合作社和蔬菜基地,用自己的眼光和能力证明,她不仅能把自己屋里“搞好”,还能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大家跟着她过上了好日子,自然服她。
还有一件事也挺奇怪,虽然创办了茶叶合作社,建蔬菜基地,向开珍却还坚持种自己家的地。哪怕平时村务再繁忙,她也要挤出时间去种地,常常晚上回家后打着电筒在地里劳作。现在的生活条件已经不错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向开珍说,无论什么时候,她都希望别人看见她家的菜地是规规矩矩,而不是乱七八糟的。
没错,大家看“小家”,“小家”带“大家”,话虽简单,行动起来却不易。寒来暑往、春华秋实,不敢想象向开珍这27年来的辛酸苦累,这个女“当家”,令人肃然起敬。
总编:朱述耀 编审:廖康庄 编辑:李婷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