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燕:易地搬迁要“挪穷窝”“拔穷根”

近日,笔者到恩施市龙凤镇下乡采访时发现,该镇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最大限度满足易迁户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香菇、葡萄、茶叶、养鸡、养猪等特色产业,确保易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是将居住在深山、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户搬到生存条件好、发展环境优良的地方。笔者认为,在易地扶贫搬迁的时候不能一搬了之,变相增加困难群众的生活负担,易地搬迁要做到“挪穷窝”,更要做到“拔穷根”。

易地扶贫搬迁要“搬得出”。易地扶贫搬迁的原因是“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在搬迁安置点规划选址时要考虑周边环境、地理位置、配套设施等基本情况,建设好搬迁户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要要确保搬迁房屋大小适中、间距合理,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基本的生产需求,必要时为搬迁户预留修建猪舍、鸡舍和菜园空间。当然,还可以根据发展需要进行特殊设计。例如,沐抚办事处辖区内有恩施大峡谷景区,旅游资源丰富,该办对搬迁房屋进行加固设计,搬迁户条件向好时可以加层,开办“农家乐”。

易地扶贫搬迁要“稳得住”。易地扶贫搬迁是补齐贫困地区发展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一定要扣好“精准识别”这第一颗“扣子”,确保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应搬尽搬。不能出现“张冠李戴”、优亲厚友、欺上瞒下的“面子”工程。易地扶贫搬迁还要坚守安全“底线”,让搬迁资金切实用于改善搬迁户的生活环境,绝对不能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豆腐渣”工程。要让搬迁户高高兴兴搬进来,安安心心住下去,切切实实感受到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实惠。

易地扶贫搬迁要“能致富”。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有的搬迁户搬出来之后分散安置,距离原有土地较近,能够依靠原有的种植、养殖发展产业,对于这批搬迁户可通过免费提供苗木、进行技术培训、调整产业结构来增加收入。有的搬迁户原有的住址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居住条件差,搬迁后距离土地较远,加之土地贫瘠、耕地面积小,四季缺水,没有继续耕种的必要。对于这批“失地”搬迁户要发展新的产业,要尽量发挥种植大户、养殖专业户、致富带头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搬迁户脱贫致富。

“挪穷窝”“拔穷根”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我们要抓住机遇,打赢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的攻坚战,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出行、饮水、就业等难题,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值班总编:滕义 编辑:李婷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