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某地有位帮扶干部在朋友圈晒“扶贫日记”,晒了他与贫困户一起拉家常、搞卫生、干农活的照片和视频资料,可以说,把扶贫该做的工作都囊括其中了。但是,当别人问起他帮助联系户解决了哪些具体困难、成效如何时,他却支吾着说不出下文。原来,他到贫困户家中帮扶时,只顾着摆出姿势和贫困户合影。合影完毕,寒暄几句,一次帮扶工作也就差不多结束了。
扶贫工作中的这种现象值得警惕。这些帮扶干部和贫困户一起聊天、劳动,看似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实则玩的是“花活”、是唬弄人的“假把戏”。在他们看来,多几张合影,就能多一些帮扶工作的佐证,据此既可堂而皇之向单位领导交差,又可以应付上级检查。至于能否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则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很显然,这种“假把式”地帮扶,既不能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增加收入,更不能让贫困户如期、稳定脱贫。这种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漂浮作风严重败坏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让群众深恶痛绝。
眼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各部门都有扶贫联系点,都选派了工作队驻村扶贫。事实证明,绝大多数扶贫干部乐意干实事也做出了成绩,只有极少数人因为“水土不服”,结果事与愿违。有的是因为“不解村风民情”“不会群众语言”,始终与村民“坐不到一条板凳上”“尿不到一个壶里”;有的几个单位共驻一村,工作与人力没有有机统筹,“苦乐不均”导致干的干、看的看,“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粥”;有的村、乡、帮扶单位在具体工作中“各吹各的调”“锣齐鼓不齐”,脱贫交账只好在统计数据、图片资料上造假。这说到底,就是责任担当意识缺乏、协同作战能力不强的表现。
担当不是匹夫之勇,能力水平跟不上,只会好心办坏事;担当不是喊口号,不仅要落实到行动上,更要体现在成效上。扶贫干部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练就做好群众工作、协调解决难题的真本事。要以“钉钉子”的韧劲干事,对扶贫工作中的难题挑战,列出时间表、任务书,“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光说不练假把式。做实扶贫工作,必须坚决纠正形式主义的不正之风。作为帮扶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扶贫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找准路子,甩开膀子,坚持“真扶贫、扶真贫”;要下足“绣花”功夫,多到贫困户家中调查了解生产生活状况,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为贫困户想办法、找路子、争取资金,解决实际困难。作为选派单位和纪委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多一些核实检查、跟踪问效的务实之举,少一些只看图片资料、只听发言汇报的形式主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