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黄树军其人其事
“您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我们一定尽全力帮您解决。”9月22日上午,恩施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的办公室内,前来咨询的家长们排起了长队,科长黄树军正耐心地对家长们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
在任职基教科前,黄树军曾先后在恩施市内5所中小学担任教师、校长,30余年兢兢业业教学,在他的努力下,见证了多所学校从无到有、从崛起到腾飞,直至今日,不少人见到他都要称上一声“老校长”。
如今,虽然离开了三尺讲台,但黄树军依旧坚守教育事业,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今年,黄树军和同事们一起,制定出科学详实的2017年义务教育学校起始年级招生入学方案,打破了州城“超级大班”多年来难以化解的“魔咒”。
春风化雨,用爱陪伴学生成长
“从学生时代起,我就有个老师梦,毕业之后终于实现了!”回忆起当初自己任教的日子,黄树军不禁感慨。
1981年,20岁的黄树军从恩施县师范毕业,被分配到恩施新塘中学任教。岁月无声,时间刻痕。黄树军站上了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而且这一站就是32年。在这期间,如何当好一名老师,成为了黄树军不断追寻的目标。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而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
在黄树军看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做到真心实意去爱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于是,黄树军始终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在新塘中学任教期间,学生小杨是黄树军的重点关注对象,小杨年幼时失去父亲,母亲又在偏远的山村务农,极其困难的家庭条件,让这个瘦弱的女孩子几欲放弃学业。
“再大的事,也大不过孩子上学。既然家长把孩子和孩子的未来托付给我,那么不论什么时候,我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让学生完成学业,让家长放心。”黄树军说,为了能让小杨安心读书,他及时将情况反映给学校,学校承担了小杨的一切学习费用,包括住宿费、生活费。
不仅如此,只要一有时间又或是在学校里遇到,黄树军都会主动跟小杨打招呼,并和她聊聊天。“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问题,我都会和她交流,开导她、鼓励她!”黄树军说。
正是在黄树军爱心和耐心的坚持下,小杨重拾信心,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恩施市一中。
春风化雨,无论在哪所学校任教,黄树军都用爱陪伴着学生成长。
任人唯贤,带领学校走出困境
2005年,黄树军调到恩施市书院中学担任校长,新的职务也让他面临着新的挑战。
“那时候的书院中学,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生源较差,每年仅有少数学生能考取高中。”黄树军说,当时学校只有481名学生、60多名老师,气氛低迷、缺乏凝聚力,学校发展到了关键时刻。
面对如此情况,黄树军并未退缩,反正也退无所退,还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
学校兴衰,系于教师。黄树军就通过讲台凝聚教师们的人心,提升教师们的信心。渐渐地,学校的氛围发生了变化,学校教师群体开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一股团结奋进、讲求奉献的风气。
在抓好教学氛围整治的同时,黄树军也时刻没有放松教学质量的提升。当时,嘉宝莉集团创办了一个教学项目,准备在恩施市资助50名贫困学生。得知这一消息,黄树军立刻主动积极争取,使得这一项目落实到书院中学。
“全校老师一起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动员,招收到50名来自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开办了‘嘉宝莉班’。”黄树军说,这是学校的背水一战,经过师生们3年的共同努力,该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考取高中的学生近20名,升学率更是达到80%,可谓一鸣惊人。
从那以后,连续几年,书院中学都出现生源爆满的可喜现象,优质考生也纷纷慕名而来。
在担任校长期间,黄树军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先后从区乡各校招聘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20余人,并通过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使得学校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实践证明,如果领导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并唯才是举,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会蒸蒸日上。”黄树军笑着说,时至今日,书院中学的老师和学生见到自己,都要亲切地喊上一声“老校长”。
积极探索,全力化解“超级大班”
2013年,黄树军离开站了32年的讲台,调任恩施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尽管不再教书育人,但他依旧坚守着教育事业。
“近年来,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增加,大量学生向城区迁移,导致州城、县直中小学普遍存在‘超级大班’现象。”黄树军表示,多年的教学生涯,让他对这一问题十分关注。在他看来,“超级大班”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增加安全隐患,更是让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不过,让黄树军没想到的是,契机很快就出现了。
2016年年底,根据州委、州政府的相关要求,恩施市委、市政府决定由恩施市教育局牵头,起草《恩施市2017年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工作方案》。对此,恩施市教育局党组安排黄树军为该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协调指导的总负责人。
想要起草方案,首先要进行摸底调查,针对州城实际情况,摸清民意,找出问题的焦点。
“那段时间,我们天天在城区走街串巷,基本上是风雨无阻,不分昼夜,也没有周末。”黄树军说,经过连续半个多月的精准调研,在近三年准确的大数据上进行分析研判,结合老新城区教育规划布局,他们起草了消除超大班额的可行性《方案》。
2017年5月,《方案》修订完成,共分四部分,包括了调研的基本情况、2017年秋季恩施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起始年级适龄儿童入学人数及学位情况预测、目标与措施、组织保障,重点放在目标与措施上。严格规范了招生范围和招生形式,严禁违规跨区域、跨学区招生,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文化课考试。
随着《方案》逐步实施,今年秋季恩施市治理“超级大班”成效突出,在每班人数不超过55人的招生“红线”下,“超级大班”终成过去时。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解决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在有限的条件下,安排好每一个学生。”黄树军表示,今年的招生工作,老百姓非常满意,反响良好,实现了零投诉。
来源:恩施教育信息网 编审:邓玉鹏 编辑:袁作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