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五级代表“撸起袖子”聚力脱贫攻坚

恩施市精心谋划,周密组织“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市委专题研究出台实施意见,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市委书记在芭蕉侗族乡积极参加代表小组活动,为全市人大代表作示范、树样板。全市1253名各级人大代表,分别编入78个代表小组,共走访贫困户1140户,收集代表意见建议313件;其中,由乡镇直接办理254件,现场解决36件,依法按程序报请市、州处理的23件。人大代表直接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解决教育、医疗、环境、道路交通等民生问题70余件,活动参与率98%以上。

一、建章立制“三步走”确保活动落地生根。一是走基层摸情况知实情。5月5日至7日,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专班就“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开展,分赴部分乡镇、市直部门进行调研,征求到人大代表意见建议44条;5月8日至12日,市人大常委会成立5个调研组,先后分赴17个乡镇办就《恩施市“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征求意见。二是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多次党组会议、主任(扩大)会议认真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代表编组、工作安排等完善具体内容。三是细化规章促长效。6月至7发布月,先后制发了活动实施方案、活动工作安排、各工作小组职责、代表小组分组情况、工作责任清单、督导方案、宣传方案等系列文件,确立了以监督为重点,统筹考虑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的制度体系,确保活动规范开展落地生根有序推进。

二、周密组织“四到位”确保活动高效推进。一是精心组织培训到位,5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40名人大代表到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培训学习,68人参加州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培训;6月市乡(镇)两级人大分别举办人大代表培训班,共培训代表1335人次;7月安排市部分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在北戴河培训基地培训学习。二是科学划分代表到位。每个代表小组划分为10—15人,其中全国、省、州人大代表不超过3人,每个代表小组联系2—3个村,下设3—4个小分队,实现了有效监督,提高了活动效果。三是活动阵地建设到位。规范代表之家“四上墙”、代表小组活动室“三上墙”内容,进一步畅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四是活动开展规范到位。市人大常委会为每名代表印制了《“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资料汇编》学习资料,便于代表时刻掌握知识、宣传政策;统一推行“一卡一簿一册”,即“五问”及扶贫知识随身携带卡、代表小组活动记录簿、代表手册,让代表在活动中有规可循、依规履职、照规办事。

三、群策群力统筹发挥“五结合”确保活动成效显著。一是营造氛围多种形式相结合。通过搭建活动网络平台,在中国硒都网开设专栏、建立微信群,制发人大工作简报、宣传先进典型事迹等形式,在中国硒都网刊登活动宣传稿件40余篇,印发工作简报11期,部分材料、稿件被州人大常委会网站、《州人大工作简报》及《恩施人大》期刊采用,恩施市白果乡、盛家坝乡代表小组活动经验做法分别被省人大常委会网站、省《人大工作通报》全文刊发。二是解决问题与群众实际相结合。随着活动深入开展人大代表自我认同感、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群众的期盼越来越强烈,通过进一步完善代表意见建议分办、交办、督办机制,使群众反映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及代表提出的意见得以落地落实。三是活动开展与人大自身建设相结合。通过走村入户、广纳真言,做表率、树形象,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认真督办落实代表议案和建议,不断提升了代表的履职能力和履职水平。四是学习教育与活动开展相结合。以省、州、市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州人大常委会指导方案及市委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学思践悟,凝聚共识精准发力。五是活动开展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围绕当前恩施市党建“整市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等中心工作,通力协作统筹推进。

(编辑:王学礼 编审:杨承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