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申:“精准脱贫”需要更多的种植能人

李美桂,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鼓舞下,因地制宜,选择了萝卜种植,并动员她爱人从邻近奉节搬到新田中坝,投资建冻库、修便道,选基地。目前种植萝卜500多亩,今年,第一季萝卜已经陆续上市,并运往湖南、重庆、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同时带动了村邻20多人脱贫。(中国硒都网)

“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是国家战略,民生大事,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把这件事办实办好,一劳永逸,除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扶贫方针政策外,还必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广泛提倡、鼓励、支持像李美贵这样勤劳智慧的种植萝卜的女能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理很简单,送鱼不如教会钓鱼,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计,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目前在“精准扶贫”的大环境下,有一种“哭穷”现象,似乎穷的荣光,穷的理直气壮,诚然,有因身体、智能、环境等原因的贫穷,那是例外。但据昆仑策网帖文,有的人住着宽敞的房子,开着小轿车,还在那里怨天尤人,说自己没得到扶贫政策的实惠,索性让没有收入来源的父母,另立户口,继续住着黑不溜秋,甚至破烂的老屋,以此成为扶贫对象,好让政府送油、送米、送猪、送羊,或施行旧房改造。此外,还有一些年龄不是很大,手脚健全的人,拿着低保,却成为了麻将馆的常客,一天不思劳动,不以庸人懒人为耻。有的甚至编有顺口溜,“要懒只管懒,好让政府管,要穷穷到底,政府来兜底。”这种精神贫困现象,值得发人思考。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而这一大家族中的土家儿女,更是勤劳好学、勤俭持家,善良贤惠的民族。这个民族中,在当天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有许许多多像李美桂这样的勤劳智慧之人,视劳动光荣,视懒惰为耻,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居住环境,搞养殖、搞种植、搞开发,以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贫困,改变命运,不仅让自己走出了贫困,而且带领一部分乡亲走出贫困。“精准扶贫”更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按照自强不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迁则迁、宜科技则科技,以发展恩施旅游、蔬菜、药材、茶叶、畜牧、富硒……为己任,并注重培养发现那些种养植能人,在宣扬学习他们的同时,还要视情给他们排忧解难,适时支持鼓励。让这些能人,起到标杆和引领作用,不断带领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为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拔穷根,摘穷貌,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值班总编:瞿照坤 责任编辑:程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