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治理环境污染 从公害列岛到碧水蓝天

雾霾天气反反复复,地下水大范围被污染,河水溪水五颜六色,“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呼声不断。尽管“环保、环保”喊了这么多年,中国的环境病似乎还在加重。

1月20日,中国环保部第一次承认化学品污染造成了“癌症村”出现,并出台了首个对化学品环境和健康风险的防控规划。

中国的现状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颇为相似。当时是日本经济的腾飞期,但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由于长年的空气污染,被称为“烟都”。而在工厂集中的工业地区则集中暴发了各种公害病。熊本县的水俣(yǔ,音同雨)病、新潟县的第二水俣病、四日市哮喘病和富山县痛痛病都在这一时期出现,并称为“日本四大公害病”。公害病直接导致数千人死亡,健康受到影响的人则不计其数。因此,日本列岛当时一度被称为“公害列岛”。

四大公害病的诉讼,成为了日本环保史的转折点。漫长而艰巨的诉讼过程,引发了日益高涨的民间舆论和席卷日本全国的“反公害”市民运动,并推动了日本行政、司法和立法领域的改革。

“如果企业违反了法律规定,就会强制该工厂停止运营。企业想要长久进行下去,就只能好好遵守法律。”日本环境省(相当于中国的环保部)官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政府不仅对违规企业严惩,给环保的企业补贴,还在市场上推出绿色环保标志,鼓励消费者购买环保产品。而没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在市场上就得不到市民的认可。日本企业则在政府和市民“两头堵”的过程中,从被动接受环保措施,到逐步把环保技术发展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环境问题已得到了有效控制。蓝天和绿水重新回到日本。而经过多年的环保教育和垃圾回收,日本的城市如今一尘不染,在各种全球性的宜居城市评选中也都名列前茅。

2012年7月,山清水秀的新潟县阿贺野河。这里的河水曾被昭和电工工厂排放的汞污染,造成了灾难性的新潟水俣病。经过几十年的治理,现在附近的农业用水和饮用水都是来自阿贺野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