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绿色牧歌——恩施市坚守绿色促进畜牧产业发展

唱响绿色牧歌

  ——恩施市坚守绿色促进畜牧产业发展

  记者 童秀清 通讯员 刘晓峰

吃青草,喝山泉,藏香猪吃饱喝足后在“运动场”上奔跑。这是记者近日在恩施市龙凤镇二坡村看到的一幕。这里养殖的藏香猪一上市就受到市场热捧,产品供不应求。

藏香猪养殖产业崛起只是恩施市畜牧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以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为重点,恩施市2016年畜牧业综合产值超过30亿元,比2011年增长67.6%。该市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一个特色产业的崛起

“两个屠宰场、两个养殖基地、一个深加工厂都是高负荷运转,新建的饲料厂已经动工。”思乐集团总经理徐庆斌对今年的发展信心满满。

从两家国有企业改制组建起步,思乐集团逐步将自己打造成武陵山区肉食加工领军企业。2016年,思乐集团出栏生猪20万头,屠宰生猪100万头,深加工肉制品产值达到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

思乐集团形成品种繁育、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生猪产业链,成为恩施生猪产业的标杆。

2011年,恩施市从转方式、调结构入手,提出“稳猪增禽壮牛羊,三抓五化促跨越”的发展构想,生猪、肉牛、肉羊、家禽4个畜牧产业集群应运而生,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达18家,规模养殖比例增加到40%。

围绕服务做文章,恩施市以“畜牧e+服务”为平台,全面启动村级兽医优质服务协作区建设,搭建起新型、高效、全覆盖的村级兽医优质服务协作体系。

一种品牌效益的形成

日前,记者来到白果乡两河口村,山路边林木苍翠,山林间搭建着鸡舍,树林中、山坡上随处可见觅食的鸡群。

“咕咕咕……”金碧秀准时来到养鸡场,从操作间取出一背篓玉米,走到林子中间,金黄的玉米粒往空中一撒,成群结队的鸡便从四面八方奔来。

“我们的鸡就喂玉米、白菜、萝卜,绝对是纯天然的。”金碧秀说,鸡散养在山林中,喂8个多月才可以卖。

天然、绿色、生态,去年起步的巨丰公司今年已实现收入20多万元。

无论是小合作社还是大养殖场,绿色生态养殖都是特色,更是卖点。

三岔镇三岔口社区富邦养殖场林木葱郁、空气清新。“猪场—沼气—有机肥—沼液综合利用”的生态养猪模式,不仅解决了养殖场污染环境的后顾之忧,同时凸显了经济效益。

“经过生物发酵处理的沼液可以供应周边1000多亩农田,大家也喜欢用。”养殖场负责人邓永兴自豪地说。

同富邦一样,恩施市“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猪—沼—茶”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已逐渐成熟。

粮饲统筹、农牧结合、养防并重、种养一体。绿色示范县(市)的创建,推动恩施市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清洁、循环的畜牧业蓄势而发。

一片雪花牛肉的诞生

2月上旬,在省畜牧兽医工作会上,参会代表见识了湖北犇跃农业发展公司养殖的恩施黄牛。这些黄牛可加工出雪花牛肉,市场价每头超5万元,是普通肉牛的5倍。

“恩施黄牛”因其原生态品质、没有“杂交污染”而全国闻名,作为畜禽遗传资源进入国家品种名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犇跃农业领头建设了“恩施黄牛”保种场,存栏“恩施黄牛”能繁母牛300头,配套建设了6000立方米青贮窖、500亩人工草地。2010年以来,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多次到恩施考察该品种,成功开发出富硒雪花牛肉,受到高端市场追捧。

恩施市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推动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湖北思乐、好又多牧业、新旺牧业等在全国建立了100多个畜产品专卖店,进驻天猫、阿里巴巴、京东,线上线下销售两旺。

品牌发展,搭乘信息化快车,把科技作为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的第一推动力。

“每只鸡都有脚环,扫二维码就可查询这只鸡的所有情况。”崔家坝镇的马德鹏玩起“私人订制”,鸡场监控全覆盖,24小时监测鸡场情况,加入微信公众号就可全程看到养鸡场的所有情况。马德鹏的创新为他打开了市场,2016年销售额达40多万元,其中网上销售达到30多万元。

鸡满棚猪盈圈,牛羊放牧满山坡。2016年底,恩施市出栏生猪110万头、商品肉牛6万头、肉羊25万头,出笼家禽450万羽,禽蛋产量达0.6万吨,肉产量达到10.89万吨。

 

编审:滕义 编辑:李晋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