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有个鹤峰口

鹤峰口

马田

上鹤峰口

 

石崖题刻

 

巴溪河

下鹤峰口

 

三溪口桥

 

桥头碑

罗圈岩

   

花屋场

 

水井湾

树坚强

倒龙

 

猪儿虫

沙地有个鹤峰口,一面环山,三面环水。发源于崔坝茅田坪的巴溪河,自西向东经马田进入鹤峰口境,自然地与建始花坪、景阳形成一条互为交叉而又轮廓分明的区域分界线。

鹤峰口很美,站在巴溪河对面大理村一个叫龙口的地方,俯瞰山下,但见整个鹤峰口危崖耸立,在沟壑纵横中,几道溪流蜿蜒流淌,零星的几点土家吊脚楼坐落林海,恰似一幅笔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画。

鹤峰口是沙地乡东南边陲的一个行政村。全境状如一只全身墨绿,肥敦敦胖乎乎,头部有两根须角,卷曲着身躯的猪儿虫(书名菜粉蝶)。茶园坡、罗圈岩、倒龙等7个依地势形成的自然村组依次组成了整只猪儿虫头、颈、躯干和尾部。境内特有的“一面坡”地形依地势高低不同被明显地分为层次分明的三级台阶:最低一层是主产大米水果低海拔的茶园坡、水井湾和倒龙;第二层为主产富硒茶叶二高山海拔的金家孢、何家湾;第三层为主产蔬菜和烟叶高山海拔的罗圈岩、樟木坝。

到过鹤峰口几次,记忆最深的却只有两次,一次是经鸦沙公路从偏南方向,当时楠木园至落都一段正在修路,到处一片泥泞,风车底部很矮,通行难度超大,再加上正值三伏,晒伤了所有暴露在外的皮肤。一次是从滚龙坝经茅田坪从马田进入,因前两天刚下过大雨,山洪冲坏本就坑洼不平的机耕路,特别是从上马田到下鹤峰口一段,路中沟壑和45°的崎岖坡路让人胆颤心惊。

这次,我又来到了危崖耸立的马田入口,从猪儿虫的唇部开始了鹤峰口村的全境深度探幽:

厚重题刻

首先抵达的是猪儿虫头部的茶园坡组,整个小组被巴溪河分为上、下鹤峰口,上鹤峰口居北,修建正酣的通村公路正在从巴溪河北岸往崔坝的刘家河村延伸,顺着新修的公路向北前行,是一个形似鲤鱼口的山峰,穿峰而过的路边石崖上有一处经过打磨的垂直石壁,上面由右向左刻着颜体风格的“鹤峰”两个大字,大字雄强挺拔,笔划遒劲。两边竖着刻有两行小字,右为“光绪十三年丁亥夏”,左为“施州参军王廼斌题”。

工地上一田姓老人介绍说,“鹤峰口”原名“火风口”。当年,施州参军王迺斌在建始花坪娶了一位年轻漂亮的二姨太,二姨太回娘家途经火风口巴溪河时,被横行乡里的“狠人”田永江强迫留宿了一夜。王恼羞成怒,意欲带人铲除田永江,但因惧田势力太强不敢轻易下手。可王会阴阳地理,他观察田姓家族所居之地是鲤鱼跳龙门之相,故在火风口要道石崖上题刻“鹤峰”二字,取白鹤衔鱼之意,意在破坏当地的风水地脉,而后在石刻崖下设下埋伏,杀死了田永江。久而久之,“火风口”也就变成了如今的“鹤峰口”。听着老人绘声绘色地传说,我没法考证故事的真实性,但我在想:或许也正是这些具有演绎成分的民间传说,使这件饱含文韵的石刻妇孺皆知,虽时隔百年仍完好无缺,给边远的鹤峰口平添了许多厚重和幽远。

幽谧三溪口

告别石刻,顺着巴溪河下行,一会儿就到了一个叫三溪口的地方。巴溪河、团碑河和一条无名小溪正好在此交汇,横垮交汇口的是三溪口桥,桥旁立着两通形状大小相同的四方形石碑,其中一通立于清朝光绪十七年,碑正面中间刻着“清加六品衔府补粮部田金标字永治号玉麟喜捐钱一百卅串”一行大字,两边碑文记述着当年田领头在此修桥一事。另外一通立于宣统三年,碑上刻着各捐款人姓名及数额。两碑均书刻工整,饶有气势。仔细研读碑文得知,三溪口是当时麦淌到建始花坪的必经之路,清时,鹤峰口首富田永治领头在三条小溪的交汇处修成了一座桥长6米的单孔石拱桥,后来石桥被大水冲毁,如今的这座水泥桥是后来村里组织在原址上修建的新桥。

驻足在谷底三溪口桥上,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而流,溪边峰峦雄峙、鬼斧神工。雾霭泛起,乳白色的薄纱缠绕重山,只露出青色的峰尖。烟笼雾锁中,零星点缀着农家院落,穿行期间,典雅宁静,若缥缈仙境。

神奇倒龙

从三溪口南行,翻过水井湾,眼前出现的是一大片被众山围绕的河谷平地,一望无际的梯田波光粼粼地提示着路人,鹤峰口富庶的世外桃源——倒龙到了。

在路旁收拣浪木的李老汉告诉说,古时候的一天,从附近一个叫四方丘的地方飞来一条头向下尾向上的巨龙,片刻化为一条长石横卧丘旁,从此人们便将此地称为倒龙。倒龙中部的水田大坝上,曾有棵半夜子时开花的腊梅树。倒龙的北部,现存有多根树龄500年以上香檀古树。古树旁,曾经建有何姓祠堂,每年秋社,何姓家族在此集社祭祖,人们称此处为社林。社林的西北方,有一高耸的岩壁,岩壁东北部是一突兀的岩峰,犹如神女探身,观音坐莲,故叫观音岩。观音岩的西南侧的岩壁上一条瀑布飞流直下,水珠飞溅,在阳光下扯起一片彩虹。社林东边有一岩石,形似雄狮。东北方的河东岸,一鹤立状石峰貌似雄鹰俯视整个倒龙。东南方的河边,土中冒出一块状如小兔的白色石头,形似雄鹰赶出的一只玉兔。如今,坊间流传“倒龙一支仙梅开,石龙赶猪来怀胎;祠堂设起祭祀台,龙潭水绕观音岩;狮子吐雾出龙口,金鹰赶出玉免来”的民谣,就是对倒龙名称由来和曼妙自然景观最好的印证和解读。

倒龙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由于峭拔的峰峦阻挡着冷空气的侵入,这里夏热冬温,雨水充沛,无霜期全年长达300天以上,很是适宜各类农作物和亚热带水果的良好生长。从倒龙旁流过的巴溪河落差大,水利资源较为丰富,于是,人们因地制宜地在倒龙北部的水井湾建起了水电站,如龙一样护佑着这块神奇富庶的民间。

红色鹤峰口

风车在长达22公里村级环形公路上行驶,绿染茶田,一层层的散落山间,在缥缈的云雾中若隐若现。美景中,邂逅了正在鹤峰口村调研的沙地乡党委书记王家贵。他兴奋地说,鹤峰口除了永不褪色的山间绿色,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建始花坪田家坝共产党员田见龙与共产党员聂维桢一起刺杀建始县长李剑安后,遭川军师长王陵基的兵力追剿,曾经率部绕道鹤峰口,在此留下过留下过许多惊心动魄的血雨腥风。贺龙领导的红军部队从崔坝途经鹤峰口时,也曾在鹤峰口村的碑湾和三溪口分别驻军,驻军期间,红军多次打土豪、斗地主,将东西分给人民群众,当红军行至三溪口时,由于受河水阻拦,当地群众积极想办法,帮助贺龙部队顺利渡河抵达建始官店和鹤峰县。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王家贵说,恩施市确定的八大生态走廊战略中,“318”生态走廊的终点就是鹤峰口,村内22公里环形公路沿途都是美景,10里峡谷处处都是风光。这里有过红军留下的足迹,有过革命斗争的气息,有过军民同甘共苦的情谊。如今,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人却变成了我们。打造“十里长廊、十里画卷”,整修村级环形公路、打通经济断头路,精准扶贫,带领村民奔小康,我们行进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

文章来源:中国硒都网(记者 杨承佳)

责任编辑:廖康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