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带着婆婆上班

每个周一的早晨,无论天晴下雨,在恩施市新塘中心小学校门口,总能看到这样一幕:该校教师赵玲一手牵着婆婆,一手拉着儿子,背着几袋行李,步入校园。同事们亲切地和她打招呼:“赵老师,又带着婆婆来上班啦。”

赵玲,29岁,湖南湘潭人,2005年9月考入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音乐学专业。在学校,她是那么引人注目,4年的大学生涯,让她戴上了一道道令人羡慕的光环——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

2009年7月,大学毕业的她顺利进入中石油恩施分公司工作。由于从事的工作与她所学专业不符,而她从小的梦想是站上讲台,做一名人民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2011年9月,她毅然辞去薪水不菲的工作,选择去恩施市芭蕉乡做一名支教老师。

2011年9月到2012年7月的每个周末,在恩施至芭蕉的公交车上,都能看见一位年轻妈妈一手抱着孩子,一手牵着60多岁的婆婆,去黄泥塘小学支教。这条线路上,许多人都认识这位特殊的外地支教女教师。

2012年,赵玲参加省农村新机制教师招聘考试,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在选岗定职时,她自愿选择到离城区49公里远的新塘乡天明希望小学任教。9月,她带着儿子,领着婆婆,来到了新学校。

这里海拔1000多米,路程比她原来任教学校远得多,当地村民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许多青壮年外出务工,学校只有77名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她是学校唯一一位年轻教师。起初,校长刘贤荣担心她不适应山区艰苦的环境,过不了几天就会走人,她看透了校长的心思,主动与校长交流自己的想法:“校长,我也是农家出来的孩子,看着孩子眼神里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我非常感动,我会安心在这里工作,希望能为学校每个班级上几节音乐课。”

湖南的亲友经常打电话劝她离开偏远山区,在别的地方更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她每次都是同样的回答:“我之所以选择在山乡任教,就是要让更多的山里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对于这个选择,我永不后悔。”

情满校园 滋润桃李

天明希望小学,一个非完整村小,在她来之前,该校有6名教师,平均年龄在45岁之上,虽然在课表上安排了音体美和英语课,但形同虚设,学校没有歌声,课堂没有生机。她主动请缨,担任学校高年级英语教学任务,包揽学校音乐课,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从此,学校充满了歌声、笑声,她常常自嘲:“虽然很累,但也很有成就感,心里舒服。”

由于学校留守儿童较多,许多学龄前儿童都寄读在学校学前班。她心里萌动了办一所附属幼儿园的想法。她把这个建议给校长刘贤荣一说,刘贤荣高兴了:“我早就有这个想法,可惜没有幼教老师。”她说:“这个您放心,我来找老师。” 她立即电话通知远在湖南幼师毕业的胞妹,让她火速从湖南赶往学校,帮忙挑起这份重担。经过她苦口婆心的劝说,妹妹终于同意留下来。

学校附属幼儿园开班了,办得有声有色,领导称赞,家长满意,乡内其他小学都前来取经学习,并先后获得乡、市“学前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年后,她被任命为学校副校长。又过了一年,她被调到乡中心小学,学校老师和家长都舍不得她走,校长还急得跑到中心学校去理论。她服从安排,离开了心爱的天明小学,临走时,她作出一个令人感动的决定:让妹妹一人留在那里担任幼儿园教师,协助校长继续办好幼儿园。

调到乡中心小学后,她担任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校长杨志国告诉笔者:“赵老师工作任劳任怨,给我分担了许多工作,我很感激她。”他还说:“以前学校在艺术培育上是个薄弱环节,她一来,各种文艺活动被她搞得有声有色,学生高兴,家长满意,学校充满朝气,许多活动还在市里获奖。”

同事杨发宝也在一旁插话称赞:“她来学校半学期,校园集体舞学生都会了,大部分都是她利用休息时间教学生。学校现在还成立了课外活动小组,她负责舞蹈班,前不久,她导编的节目选送到黄鹤美育节上,个人的音乐课被评为市级优质课。”

情系家校 大爱无疆

2009年,赵玲与在州武警支队工作的任恒新喜结连理,一年后,家里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结婚后,她面临复杂的家庭“分居”状况,公婆远居山东,父母又在湖南,而他们的家安在恩施,自己又在边远山乡上班,在事业和家庭面前,出现了难以想象的困惑。对此,赵玲的态度很明朗:爱事业,也要爱家庭,还要爱学生。

于是,夫妇决定,接她的公婆来恩施长期居住。因为孩子太小,婆婆身体不好,患有脑栓塞,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儿子和婆婆的责任,带着婆婆和儿子来学校上班。

天明小学校长刘贤荣说:“赵玲既是一个好老师,又是一个好儿媳,像照顾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婆婆。一般人无法承受这么大的生活压力,又要按时上课,又要照顾老人、孩子,还要做家庭琐事,真是一个女汉子。在这里执教的两年时间里,从未迟到过,每周日下午祖孙三人准时赶回学校。”

在新塘小学,一周五天的工作时间她还嫌不够,休息时间也在忙碌,中午查看学生寝室,教学生弹琴,下午负责舞蹈班的教学。她经常对同事们说:“我把学校当家,那就要多做家务事。”

在孩子们心中,赵玲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也是一个严格要求学生的老师,学生们喜欢上她的课,喜欢和她一起玩。家长夏桃告诉笔者:“女儿跟着赵老师养成了一些好习惯,以前走路总是驼背,现在被赵老师在舞蹈班上纠正过来了,走路挺得笔直,有次回家她竟然说‘妈妈我不喜欢你了,我要喜欢赵老师’。”

文章来源:中国硒都网(通讯员 廖康庄)

责任编辑:覃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