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长龙兆开:有过委屈但从没想过退缩

龙兆开,女,51岁,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新塘乡司法所所长。她是湖北省优秀人民调解员、2015年度“感动恩施”十大新闻人物、恩施市巾帼建功标兵,2015年底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

两兄弟因久拖不决的土地承包经营界址纠纷大打出手,情绪激动的弟弟拔刀相向;村民胡某将自家五层楼房外租,由于没有化粪池,直接流向墙角的粪便污水让邻居们苦不堪言,近80岁的王婆婆无奈之下准备服下农药……

在司法所长岗位上工作了18年,龙兆开已不记得处理了多少起类似纠纷。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必须要对症下药。”多年来,龙兆开早已形成一套自己的“生意经”:遇事情首先要搞清楚缘由以及当事人性格特征,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能把双方叫到一起面对面协商的,就采用“面对面”调解法,当面解决问题;不能直接叫到一起的,就采用“背对背”调解法,先单独找双方当事人谈,双方怨气消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当面协商;还有的需要“冷处理”,先稳住双方情绪,他们各自回家后过几天也就想开了。

法律“门外汉”变身专业人士

龙兆开与司法所长一职,最早结缘于1998年。

“1998年初,父亲龙培宪从新塘司法所长岗位上退休。我就从乡农办转岗,来到司法所。”当年33岁的龙兆开,接过父亲的担子,一干就是18年。

当年,新塘乡一名村干部做媒,希望同村的李某能够嫁给自己的侄子,并按照习俗给李某家送去了彩礼。李某一直不愿意承认这门亲事,无奈之下找到龙兆开求助。了解事情缘由后,几经走访,龙兆开组织双方到司法所协商。强扭的瓜不甜,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婚约作废,女方归还彩礼物品。

不料,调解第二天,做媒的村干部气势汹汹找上门来,称男方回去才把事情告知自己,且男方对调解结果不满,认为李某应当再赔偿几千元青春损失费。

“法律上根本没有青春损失费一说,双方已达成了协议,你不能胡搅蛮缠。”龙兆开当即指出。

村干部自知理亏,不情不愿离开后,甚至扬言要报复。

“当时没什么经验,遇到小一点的事情还可以自己解决,后来发现,很多法律上的问题都不懂。”龙兆开开始意识到,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从事行政工作的她,转岗至司法工作后有诸多不适应,尤其是法律方面,欠缺的东西还太多。

此后,龙兆开常常向父亲请教。2000年,龙兆开自愿报名参加了法律专业函授课程培训,两年后顺利毕业拿到大专文凭。

群众纠纷调解,讲情讲理也讲法;农民工维权,不按照法律办事谈不拢;社矫人员管理,凡事也得依法依规……如今,她是群众口中的“龙大姐”,也是当之无愧的“司法使者”,即便周末,接到求助或是咨询电话也是常事。

“代理妈妈”促成亲情家书

2009年底,龙兆开收到了一封来自服刑人员陈忠(化名)的求助信,陈忠在信中称,自己因故意杀人被判死缓后,妻子与其离婚,家中3岁幼女睿睿和老人无依无靠,希望龙兆开帮忙照顾。

龙兆开前往睿睿家发现,爷孙3人仅靠其年迈的爷爷一人四处打零工勉强度日,奶奶身体不好,日子过得非常艰辛。

此后,龙兆开成为睿睿的“代理妈妈”,一有空就会去她家给她做好吃的,问寒问暖。

“乡里面还有多少这样的情况?”此事引起龙兆开的反思,回到司法所后,她开始联系各村(居)进行统计摸底,并于2010年正式建立起“特殊人群档案”。

档案里跟踪记录了这些孩子们的家庭、生活、心理等情况,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经济帮助,特殊人群子女的关爱活动逐渐形成常态。

逢年过节,给特殊人群子女送去问候是龙兆开必做的事情,距离近些的就到孩子家里面看,距离实在太远、时间安排不过来就打电话问情况。

此外,龙兆开还向乡、市有关部门申请,请求解决他们经济上的难题。她觉得,只要有政策上能帮助他们,就不会觉得麻烦。

2013年6月,恩施市司法局携手市妇联、团市委、市检察院、市关工委等部门,开展特殊人群“六一”微心愿活动。当问及睿睿的微心愿时,她说她不想要任何礼物,最大心愿就是盼着爸爸能早点回来,能天天让爸爸和自己、爷爷、奶奶在一起过日子。

为了圆睿睿的“微心愿”,2013年11月,在龙兆开陪同下,睿睿和同龄的薇薇终于在监狱见到了各自的父亲,两对父女相拥而泣。此后,一封封“亲情家书”架起父女两代人联系的桥梁。

讲情讲法助社矫人员回归

“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工作看起来很平常,真正抓在手里才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2009年起,新塘乡司法所逐渐开始接管该乡社区矫正工作。

为社矫人员建档立卡,电话核实他们是否在居住点、定期作情况汇报……最多的时候,龙兆开一个人需要管理80多名社矫人员。

2012年,因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的蔡忠(化名)刑满释放后前往新塘乡司法所索要安置费,被告知只能领到300元临时性过渡补助,他一时情绪激动,在办公室内大吵大闹。

“补助数额都是按照法律规定给的,你不能只想让政府养着。”龙兆开耐心给蔡忠讲解了有关刑满释放人员安置规定,并在派出所、综治办等部门帮助下将事情解决。

多年工作经验告诉龙兆开,蔡忠不会无故如此激动。原来,蔡忠抢劫一事一直未能得到家人原谅,妻子扔下1岁的女儿离家出走,年迈的老母只跟着蔡忠已出嫁的妹妹生活。出狱后的蔡忠成为真正的“无房、无地、无收入”的“三无”人员。

解铃还须系铃人,龙兆开多次找到蔡忠的女儿,几番劝说下,女儿终于同意见蔡忠。

“希望我的婚礼上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父亲。”最终,得到女儿的原谅后的蔡忠决定打工养家,重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说起蔡忠的现状,龙兆开笑笑:“他现在找了个很漂亮的老婆,一家人相处和睦,打工归家时还会抽空到我这儿坐坐。”

“调解专家”走在纠纷第一线

2015年年底,新塘乡发生一起农民工工资的群体性纠纷事件。

当年年初,新塘乡一开发商将正在建设的一房产工程发包给承包方,承包方转包给建筑方。随后,建筑方从重庆、宜昌及恩施等地找来50多名施工工人,但工资款拖至年底也未能结付,工人们无奈之下围堵建筑方索要工钱。

龙兆开接到消息,迅速向上汇报情况并组织专班介入调解。调解期间,龙兆开等人与工人们在工地上同吃住。

龙兆开等人将工人们组织起来,以欠条为依据核算被拖欠的工资数额。因与承包方工程未结算完毕,建筑方无力承担90余万元工资。龙兆开又多次组织承包方、开发商协调,并最终由承包方和开发商先行支付工人工资。

始终坚持走在第一线,是龙兆开工作的常态。

2013年腊月,龙兆开受新塘乡一村民委托,前往广东办理一起因工人上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的法律援助案件。到达工厂后,工厂老板指使保安采用电棍威胁、恐吓等方式想要逃避责任,龙兆开几经辗转才将事情解决,返回家时已是大年三十的早晨。

“不让小事变大事、不让民事变刑事。”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8年来,龙兆开先后远赴15个省市开展农民工务工维权,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统计显示,至今,龙兆开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80起,其中群体性和重大疑难纠纷440起,调解成功1265起,调解成功率98.8%,协议履行率100%,无一起因调解不当引起激化或转为刑事案件,她也因此得了个“调解专家”称号。

“我有过不理解,有过委屈,但我从没有想到过退缩。”龙兆开说,当看到兄弟相残到拥抱相泣、邻里动刀到握手言欢时,一切困惑顿时烟消云散,很有满足感和获得感。

文章来源:中国硒都网(通讯员 向成义摄)

责任编辑:覃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