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继被列入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后,恩施市政府近日出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十条意见,鼓励企业参与旅游品牌创建、产品研发、产业发展融资,并给出“真金白银”的奖励标准。
政策发布后的第七天,湖北峡州国旅恩施分公司、恩施宝中国旅均迎来了千人旅行团。在政策激励下,恩施旅游持续升温,全域旅游初露锋芒。
科学谋划:
旅游要素配套日益完备
在旅游业主导下,该市筹资近30亿元建成了5A级旅游景区恩施大峡谷、4A级景区恩施土司城、土家女儿城、梭布垭石林和3A级景区枫香坡生态旅游区、恩施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和二官寨。
同时,旅游配套要素日趋完善,全市有4万多张床位数,华龙城、女儿城2家酒店以及沐抚古镇、芭蕉夷水侗乡都能同时接待1000人吃住;旅行社、导游、车队每天能提供上万人的旅游服务。
目前,恩施市正以世界硒养之都、中国相亲之都、武陵山度假休闲之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武陵山区旅游集散地“三都两区一地”为目标,完善旅游要素,建设武陵山3小时黄金旅游圈。
如今,恩施旅游交通全面提档。恩施与上海直航后,航班上座率在95%以上、旺季时班班满员,天津、深圳、上海的飞往恩施的航班上座率均超过80%;以火车出行的四川、河南游客年均增长50%以上;自驾市场更为火爆,占游客总量七成以上。
过去五年,恩施市接待游客46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4亿元,年均增幅超过30%,分别占全州总量的35%和37%。该市连续4年跻身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县市,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评价跃居前三位。
产业融合:
“旅游+”持续发力遍地开花
在骨干景区支撑下,恩施市旅游通过“旅游+”模式,自身发展空间得到有效拓展,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旅游市场价值得到全面释放。“旅游+农业”,带动农民发家致富。恩施大峡谷的富硒野菜节、盛家坝乡的千人插秧节、三岔镇土豆花节轮番上场,让游客醉心农事体验的同时尽情享受美丽乡村生活。楚丰农业推出稻田私人定制计划,让游客成为“农场主”,实时了解水稻生长情况,吃上健康富硒大米,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增收100多万元。“旅游+文化”,提升恩施旅游品味。恩施土家女儿会,是恩施市“三张名片”之一,让恩施成为相亲之都、恋爱之城。恩施大峡谷,以土家民族文化为元素的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龙船调》,向游客呈现恩施独特的民俗文化;《嗯嘎女儿会》《武陵绝响》《黄四姐》,让恩施古老、神秘的民族民间文化走上国内外舞台,成为恩施旅游大发展的文化引擎。“旅游+硒”,彰显恩施资源特色。富硒旅游,更是风生水起;“旅游+体育”,激发恩施旅游活力。“恩施大峡谷热气球挑战赛”“梭布垭石林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和恩施新塘“挂壁公路”汽车拉力赛等体育活动,让体育旅游拓展出新天地。“旅游+城镇化”,促进恩施区域发展。龙凤镇通过走产城融合、“旅游+”的特色新型城镇化新路,逐渐让村寨变景区、让农舍变旅馆,让农田变基地,让农产品变商品。沐抚古镇,随着恩施大峡谷景区的不断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得到逐步改善,让过境游变成过夜游,当地群众从中捕捉到商机,纷纷创业致富。
全民参与:
绿水青山渐成金山银山
恩施与西安直航后,该市在西安举办多场旅游产品推介会和“科学补硒健康生活”专题活动;土司城、梭布垭石林向市民赠放千张门票;恩施宝中国旅和恩施日报国旅在西安设立营销机构。如今,首趟西安旅游专列开进恩施,让800多名西安游客印象深刻;后期2批专列已在筹备,大量西北地区自驾游进恩施,也是指日可待。
恩施市以国道、省道为主轴,拉开全市旅游“骨架”,将沿线乡村景点串珠成链,让百姓融入“旅游圈”、吃上“旅游饭”。在恩施大峡谷,旅游从业人员1700多人,80%是当地村民;在盛家坝、新塘和沙地三个乡,“恩施富硒水稻种植基地”的建立,让4000多户农民入伙发展。目前,恩施市通过旅游直接带动贫困村民2万余人、间接带动10万余人就业创业。
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模式下,旅游致富成为恩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恩施市政府出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十条意见,给全市全域旅游带来“福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场全民参与的大旅游事业,正在恩施市蓬勃兴起,旅游富民、兴业、强市已成现实!
(林芳 程镜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