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催生新发展

种了4亩贝母,给合作社租了3亩地,光在合作社打工就收入1万多。”4月23日,恩施市太阳河乡石林村,村民张世海一边清理田间杂草,一边说。

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石林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去年7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太阳河乡全面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聚焦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作风,“党建+”加出了组织活力,加出了群众富路,加出了作风大转变

“党建+网络”让学习实起来

3月6日18时30分,太阳河乡120余名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在微信群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交纳党费、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章……会场设在微信群中,程序不变,内容不变,活动严格按照“支部主题党日”“八事联动”的标准进行。

去年10月以来,该乡按照“变组织形式不变活动内容”的原则,先后搭建起QQ群、微信群等党员交流平台,以开展好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贯穿始终。

离家不离党。一封公开信、一个学习笔记、一套学习资料、一个资料袋,该乡各党支部通过快递、邮寄送到260多名流动党员手中。

“没想到,这么远,支部都没忘记我。”在广州奥昆食品有限公司工作的青树子村流动党员余仁松收到了支部的“礼物”。

建QQ群、微信群,在网站开通学习园地,太阳河乡搭建网络学习平台,让学习活起来。

“当好一名村支部书记要带好班子、善待百姓……”3月24日,宝塔岩村党支部书记黄启林在QQ群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

“从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机关中层干部,支部书记,到各单位负责人,每个人都要分享。”乡党委书记张丽红说,“内容有工作心态与方法、‘两学一做’学习交流、党风廉洁等方方面面。”

现在,大家称这是QQ群里的“微党课”,学习“火”了起来。

“党建+学习”让党员动起来

“你们想想,路不修好,产业怎么搞?”石林村云台观组老党员吴启胜给村民做工作,请他们支持村里修建产业路。

“每次支部活动我都参加,特别是重温入党誓词,诵读《党章》,学习新的党规党纪,让我感触很深。”吴启胜坦言,自己以前对村里工作不是很热心。

但是,参加过村党支部几次活动后,73岁的老党员重新焕发“青春活力”,积极参与村里建设,当起了义务的政策宣讲员,矛盾协调员。

“他们党员能做到不要补偿,我们也能做到。”在他的努力下,云台观组的公路顺利通车了,所有的占山占地群众都没要补偿,还主动为工程服务,出工。

将学习转化为行动。吴启胜的儿媳谢先萍也行动了,在惠州从事保健品销售的她在父亲的劝导下,回到家乡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不要忘本,我是党员,不要忘家,我始终是这里的人。”谢先萍说。

去年,她投资20多万元和其他几个合伙人办起了弗居生态药业专业合作社,种下白术、党参等药材300多亩,7、80户社员每户增加收入1到2万。

1月25日,在流动党员余仁松的促成下,广州奥昆食品有限公司当天在太阳河乡招聘40余位农民工,帮助他们解决就业。

1月26日,返乡党员曾军为2位留守儿童送去500元学习金,并承诺长期资助他们。

“党建+服务”让支部转起来

“老敖,厂房建设这边有点事,你能不能过来一下?”3月24日一早,石林村党支部书记敖学兵接到弗居生态药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世界的“求助”电话。

二话不说,敖学兵和村里相关负责人一起赶到合作社,不到2个小时,事情解决了。

“吆喝”一声就能把事办好。太阳河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使党委、政府的工作联系无遗漏、管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更多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

“不管什么时候到村里,都找得到人。”村里的变化被宝塔岩村村民唐光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现在找他们办个事快得很,好办的很。”

“办公室”搬到农户家,把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至服务群众的最末梢,去年一年,太阳河乡为群众代办采伐证、林地使用证、生育服务证、土地使用证等各类事项700余件,农商行进村入户为农户和合作社办理小额贷款780万元。

“党建+扶贫”让群众富起来

“今年还是跟着你干,我们相信你,跟到你搞不得吃亏。”开春,青树子村李相贵等30几个村民找到村书记朱宏凯,要求继续跟着他的合作社种蔬菜。

去年,朱宏凯成立恩施洪圣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合同,产前投入由合作社负责并在产后扣除,产品保底回收。

“我们自己亏了,但村民的钱一分不少。”朱宏凯说,去年因为各种原因合作社亏了近7万元。

“我们的菜,他们全部收了,去年大概卖了9000多元,今年还要跟着干。”贫困户向进国认为,跟着他们干踏实。

群众要致富,党员就带头。在青树子村,3个党员建起3个合作社,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去年100多户贫困户脱贫。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这丫头可靠,我们相信她。”干溪河组的黄作斌夫妇十分感谢向作洲,去年他们种植蔬菜收入超过5万元。

作为村委会副主任、支部纪检委员、计生专干,向作洲每天从早忙到晚,她的老公劝她不要这么拼命。

“不拼不行,大家看着呢。”向作洲说。正因为这样,自合作社正式组建以来,社员发展到120余户,带动马林、白果树、宝塔岩、茅湖淌、双河岭附近几个村70余位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支部引领,支书带头,党员带富,能人带动。依托“党员+合作社”,太阳河乡25名党员带头建立各种合作社,吸纳贫困户近700户,去年共脱贫600余户。

“党建+制度”让作风变起来

党建不抓,再大成就也是过眼烟云;作风不改,再多繁华也是水月镜花。

太阳河乡紧扣党建工作基础、载体、保障几个关键,一手抓示范创建,一手抓制度保障,制定出台《太阳河乡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太阳河乡流动党员微信群群规》等制度,形成一整套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

从小事、从人抓起,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头茶园村一直存在班子战斗力不强的问题,该乡从强化村党支部战斗力入手,配齐、配强支部班子。

找准病根精准施药。针对“弱村”、“散村”、“乱村”、“穷村”问题根源,对症下药,分类整顿,着力解决党组织自身建设问题,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太阳河乡整顿转化率100%。

头茶园这个过去考核甩尾巴的村,在3月14日的第一季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督查中名列前茅。

转作风,对自己开刀;正民风,实现全辐射。3月6日,第三期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全乡650名参会党员和村居代表审议通过《村规民约》。

从遵纪守法、生态环境,到领里关系、扶贫帮困,14项内容全部是5句1小节,7字为一句。

“读起来朗朗上口,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一目了然。”太阳河社区党员郭孝余老人称赞道。

文章来源:中国硒都网

编审:李贵俊 编辑:向东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