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思敏:要让楷模精神“永葆长青”

4月5日,记者从中共恩施市委宣传部获悉,恩施市第一季度“硒都楷模”揭榜,向书博、辛柄宏、杨传润、刘则军分别荣列“硒都好人榜”、“硒都先锋版”、“硒都孝星榜”、“硒都英雄榜”。(4月5日《中国硒都网》)

四位榜上有名的“硒都楷模”,他们不是叱咤风云的伟人,不是众人捧奉的明星,更不是传奇故事的主角,都只不过是生活中非常平凡的“小人物”。虽为“小人物”,但他们用坚韧的意志、温暖的情怀、助人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向世人展现出了人性的大美,他们的楷模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践行。

建设和谐社会,创建文明城市,培育良好社会风气是政府与市民共同的理想与奋斗目标。长期以来,恩施市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狠抓经济建设,还将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开展寻找最美家庭、评选感动恩施人物等各种精神文明实践活动,提升文明城市形象,展现人民良好风貌。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精神文明做引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区域发展,不仅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效特色产业,也需要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道德精神力量。只有将恩施建成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所在之地,才能让恩施人民在享有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成果的同时,同步享有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让和谐社会气息时刻围绕在人民生活周围。

创建文明城市需要精神文明做支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美化城乡容貌,规划交通文明,清理卫生死角等都需要广大干群积极参与,努力践行。如若有人无视文明礼仪,不遵守道德准则,肆意践踏文明成果,其文明将不会长久,不会生根发芽,更不会春风十里广为传播。因此,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需要以道德作为底蕴,不断以“楷模”为模范,大力挖掘人民群众身边的榜样,真正让文明扎根基层,深入人心。

培育良好社会风气需要精神文明做引领。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不仅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还有利于个人良好性格的塑造,创建文明社会势在必行。但文明社会创建不是某个团体或是某一个人就能够完成,需要政府、社会与广大人民群众多方努力协同完成。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政府执政能力、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个人素养,这样才能让社会风清气正。

身边的楷模最感人,身边的榜样最激励人。四位“硒都楷模”通过自身经历抒写出的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敢为人先的道德模范故事,展现出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未来,在谋求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还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仅要让今日“楷模”精神在这个春天发芽,还要让它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葆长青!

(编审:滕义 编辑:胡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