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一早,因前日降雨,恩施的天空中弥漫着浓浓的湿气。
“如何运用‘大数据’对涉农项目资金进行监管,今天大家一起议一议,怎么才符合基层实际,大家都讲一下还有哪些需求……”上午8:30,在恩施市龙凤镇“恩施精准扶贫综合服务中心”四楼会议室里,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陈江龙正在这里组织召开座谈会。
“我们先听听村里书记的发言。”陈江龙率先邀请猫子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献福发言。
“‘大数据’涉及到农民的方方面面,既是监督基层管理的重要形式,又是提醒党员干部的有效措施,,更是连接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很有必要在基层建立起来。”张献福首先讲出了“大数据”建设和运用的重要性。
张献福接着说:“村级在处理‘大数据’工作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没有熟练操作电脑的专门人才,需要加大对村干部这方面的培训。再就是孩子有车有房,老人却在吃低保,在数据比对中就可能出现。”
“公安的数据能够比对出这种情况么?”陈江龙接着向恩施市公安局政委徐志刚问道。
“张书记说的情况是存在的,也是符合政策的。因为现在很多子女和父母在户籍关系上已经分离,单从数据分析上不存在问题。”徐志刚回答道。
龙凤镇双堰塘村党支部书记陈华平第二个发言,他说:“去年在农村低保、异地扶贫搬迁、公益林补贴等方面用到了‘大数据’,效果很好,一些查实后的问题得到了整改。”
“你认为在‘大数据’工作开展中,哪些环节较为繁琐,滴漏较多?”陈江龙打断陈华平的话。
“我认为在涉农项目资金的监管上,主要是在公平、公正、公开上还存在一些差距。建议我们建设的‘大数据’平台,我们基层组织也要能在最前端进行对比。比如在低保的申请审核阶段上就开始对比,发现问题及时终止申请流程,避免资金浪费,避免事后问责,对干部也是一种保护。”陈华平回答说。
“请龙凤镇林业站站长徐贤斋同志讲一讲,你们在落实涉农项目资金中,哪些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陈江龙接着问到。
“主要是在退耕还林资金上有出入,原因是面积上的问题。以前要上缴农业税,很多农民将面积报得少,当时的丈量也不准确,现在有了GPS定位和补贴后,一些问题就出来了。”徐贤斋说。
……
“我认为在建设‘大数据’平台,要尽可能实现信息共享,动态更新必须及时,基础工作必须强化,还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恩施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同胜在座谈中表达了他的看法。
“初始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很重要,网上网下要配套……”徐志刚再次发言。
“我们要抓好‘大数据’成果的运用,把关口前移,从事先预防逐渐向事后问责转化。”恩施市住建局局长蒲武也表达了他的看法。
恩施市财政局局长易发斌接过蒲武的话:“我认为首先要定个位,我们要依靠‘大数据’但不能依赖‘大数据’,各部门在数据共享中,还要注重分级授权。”
在村支部书记、龙凤镇干部、市直单位负责人发中,陈江龙频频点头,认真记录,并适时打断插话询问基层的具体情况。
“我们的‘大数据’平台要建,并要明确职责,成立专门负责的班子和技术人才队伍,要搞好信息的采集录入,并建立及时更新机制和涵盖所有相关部门的联络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公示公开制度……”恩施市委常委、龙凤镇党委书记崔宇辉在发言中说。
恩施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君同志最后发言:“这个‘大数据’平台肯定要建,我们马上要启动到经验成熟地区的学习考察。这个平台的建设,立足于市、龙凤先行,集中力量、完成建设。各部门之间要完成联动,使建设工作高效运行。在管理和运用方面形成机制,逐渐规范。各部门之间的数据要实现共享共用并及时更新。”
“今天大家的发言都很好,我今天来主要是了解情况,明确任务。恩施市务必马上行动,先办试点,形成一定经验后在全州推广。”历时3个半小时的座谈会,在陈江龙的殷切期望中结束。
通讯员 张正宿 李喆
(编审:滕义 编辑:廖康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