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显:旅游要促销更要提品质

  春日的小溪古村落泼墨舒画卷。盛家坝乡近日在这里举办 “赏民俗大戏,寻古寨记忆”乡村旅游推介活动,南戏展演及作诗、摄影等赛事活动,吸引了包括媒体人、摄影师等在内的上万名游客来此踏春赏绿、采风创作,人民日报、新华社刊发相关新闻,让恩施旅游再一次扬名。

  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旅游促销,定能吸引更多的人不远千里万里来小溪休闲度假、体验生活。但是,名声在外只是表象,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最终靠的是景区的内涵美和个性特质。小溪之所以打动人心,就在于:这里景幽泉澈,水岸环合,南竹、红豆杉、玉针松、红山茶、鸽子树、水麻柳傍水而生,无论晴瘦雨丰,溪水总是那样清澈、明净;与群山一道绵延的吊脚楼群古民居中,奇花异草、怪柳奇石、小桥流水、参天古柏随处可见,颇有山中小集镇和谐不急躁的味道;那些带着野性、煽情、原汁原味的民谣山歌,大男细女皆能歌能舞,朴实的农人们年复一年重复着农耕、炊烟的恬静日子。这世外桃源般的乡土,为人们的人性复归提供了最安逸的栖居之地。

  其实,就整个恩施而言,生态和民俗就是最大的亮点、卖点。因此,做好山水生态文章、深挖民族地域文化基因、传承民族精神密码,是我们最重要的功课。

  经济发展必然伴生环保问题,人们往往因为利益诱惑,不顾环保,过度开发,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其结果必然导致这片乡土不再温暖诗意。寻求旅游经济与生态保护的“最大公约数”,需要决策者们胸藏大格局、眼光长远,切忌短视思维、盲目冒进。比如发展产业,要继续做好生态农业、草食牧业、农家作坊等文章,丰蕴田园牧歌意境;比如布景,要与山水生态环境协调;比如文化传承,要本地风味、原汁原味,拒绝“引进”和太多现代元素“掺杂使假”,失去本真、古朴哪会长久引人侧目……

  与此同时,要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每条旅游线路、每个景区都需突显特色,试想,在乡村吃不到土特产、吃不出农家味;玩的地方都是千城、千村一样的高楼大厦或平顶楼房;一年四季看到的都是大同小异的景观,时间长了游客就会感觉到处都一样没啥意思,必然降低“回头率”,而且不好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还会消解我们促销的效果。

  “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恩施仙境般的风光、天堂般的诗意,是搬不走、移不动的,也是别的地方不可复制的。我们要以此为卖点,以此做广告,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把恩施的“个性精彩”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让没来恩施的人有一种向往和冲动,让来过恩施的人有一种难忘和眷恋,让常住恩施的人有一种荣耀和自豪。

(编审:滕义 编辑:瞿照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