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带四片,旅游+扶贫“加”出新希望

 

 

(记者 严鹏 通讯员 姚瑶) 二月东风来,三月柳意浓,旅游正当时,太阳河乡旅游花正开。

  恩施市太阳河乡以精准扶贫为统领,以旅游为轴心,依托资源和文化,东西南北搭建旅游“主干骨架”,里外融合充实旅游“毛细血管”。迈步子,找路子,垫底子,开辟旅游+扶贫新路径,实现旅游+扶贫深度融合,让旅游和脱贫“齐步走”,焕发新活力。

  串珠成链 乡村景点成了“致富路”

  整合资源,穿针引线,太阳河乡将乡村景点这些“毛细血管”串珠成链,下活一盘棋。

  2016年,太阳河乡村民刘先举成立了清润菊花专业合作社,347户进入合作社,其中45户是贫困户。

  “一年下来收入2万元没有问题,搞得。”贫困户龚道梅在家门口就业,顾了家,赚了钱。

  刘先举不满足只对产品进行粗加工,准备引进精加工生产线,借助火爆乡村观光旅游和菊花展览,推销精产品,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梭步垭石林重新营业,旅游日益火爆,游客数量节节攀升,今年更是提档升级,整体搬迁核心景区达70余户。

  “生意好啊,半年就搞了10多万元,”冉运军的农家乐,有五个人打工,月收入都是二千多,“还是这个旅游搞得好,老百姓都富了”。

  “十道拐”山地自行车邀请赛,报名近500人,恩施的“秋名山”持续火热,人气爆棚,太阳河乡借“拐”助力,不断推陈出新,串并公路沿线的农家乐、茶园和土特产,打造精品线路,让游客喜欢来,玩得好。

  点线成片,将分散的乡村景点“捆绑”起来集中发力,打造“一站式”旅游产业模式,“致富之路”越走越宽,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

  旅游大布局 打造扶贫“强引擎”

  旅游产业全域布局,“主打”旅游干线四面开花,扶贫再添有力“引擎”。

  东有李爸沟,奇山异水独领风骚;西有茶山河,峰林秀水引人入胜;南有梭布垭,奇特石林“独步”天下;北有石乳关,朝廷洞历史,盐道文化令人向往;

  东西南北,太阳河乡布下“旅游+扶贫”大棋局。

  “听说要开发,路啊,景区都在规划,政府的人来了好多次,有盼头啊!”在李爸沟,60多岁的王祖烈期待在家门口能就业。

  而在梭布垭,开了两年农家乐的姚泰华尽享了“旅游福”,面对景区的升级,他也计划扩大规模。

  “旅游这块儿,政府决心大,我们这里好山好水,是要和别人分享嘛!”姚泰华很自信。

  茶山河景区作为龙凤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的一道“主菜”,投资3000多万的茶山河连接公路已经动工,茶山河招商选商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而石乳关的全部规划在6月也将出炉。

  四条“主打”旅游线将全线铺开,旅游“骨架”将串起全乡13个村居会,3000多户老百姓将融进“旅游圈”,吃“旅游饭”,走旅游“致富路”。

  补齐短板 为“旅游+扶贫”“添把火”

  “骨架”搭起了,“毛细血管”通了,补齐短板就是抓手。

  “一年按照120天,每天100人,住宿是个大短板啊。”太阳河乡党委书记张丽红说。

  怎么办?从集镇发力,100亩老街改建,打造特色风情小镇,亲民广场、标准宾馆、水上乐园、特色饮食一应俱全,复胜河上再现“明星集镇”。

  24小时深度保洁、集镇亮化工程、规范旅游标识牌、制定村规民约、特色民居建设、“水电路”网络铺设等,“咬住”短板不放松,为旅游“添把火”,太阳河乡一直在努力。

  人来了,旅游才活,全民参与“全身热”,打造精品和特色,产业才兴,人民才富。

  “一点带四篇,倾力打造全域旅游,让更多老百姓通过旅游致富,过上快乐、美满的生活,这是我们的愿望。”张丽红对未来信心满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