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珊:以共建共享的理念引领恩施市贫困人口脱贫

“和群众打成一片,与村党支部拧成一股绳,为脱贫攻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吴卫平在恩施市2017年重点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培训班上强调(2月27日中国硒都网)。

据了解,2017年恩施市要完成46个重点贫困村销号、39159人脱贫的任务,市政府统筹22.21亿元资金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要如期完成这一目标,使扶贫工作不落一人,更需要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与扶贫对象拧成一股绳,才能共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的发展理念。“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调“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努力使“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前,恩施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形势依然严峻。总的来说,贫困地区由于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增收难度较大,减贫边际效应不断下降,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是难啃的“硬骨头”,而现行扶贫脱贫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因此,构建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的扶贫模式势在必行。

一是要加强共建共享的扶贫脱贫模式的宣传,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共享必须坚持共建原则,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人人享有。做为帮扶者的亲身体会,目前大部分的贫困户过度依赖政府扶持,其内生动力调动不够,导致脱贫人口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贫困人口是实现自身脱贫致富的主体和关键,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就要求扶贫脱贫工作必须充分发挥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贫困对象的内生动力。以共享发展理念审视目前的扶贫工作,可以看到,政府在扶贫开发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没有深入了解贫困户的需求和愿望,忽视激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这就使得贫困地区的干部和群众一提到扶贫问题,无论是增加收入,还是解决就业、住房等问题,便认为是国家和政府的事,形成“坐、等、靠、要”的惰性思想。甚至于在扶贫中工作仅限于“输血式”扶贫,简单地给钱给物,限制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的意愿,还有少数人以贫困为荣,不愿摘除贫困帽子。因此,政府必须向群众大力宣传扶贫工作的共建共享理念。

二是要突出共建共享的扶贫理念,创新完善“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落后是制约贫困人口脱贫、影响公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要实现2019年恩施市整体脱贫,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水平,解决基本温饱问题,而且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社会事业建设,不断满足农村贫困人口在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需求,扩大贫困村基础设施的覆盖面,改善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满足村民对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共享水平。

三是要充分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发挥其主体作用。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人口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坚持扶贫先扶志,认真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帮助贫困地区的干部和群众及时转变观念,使他们克服“坐、等、靠、要”思想,处理好国家扶持、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坚持扶贫先扶智,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努力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提升“造血”功能。

消除贫困,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而实现恩施市2019年如期全部脱贫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坚持共享发展的底线要求。只要人人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坚定信念,举全市之力,就能打赢这场脱贫攻贤战,实现人人共享的梦想。

(编审:滕义 编辑:程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