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青松:教育“信息化”任重道远

三年来,恩施市共投入资金6500多万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基础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实现了信息化和教育教学的融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为打造武陵山片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高地和开启恩施教育发展的新天地打下了坚实基础。(2月13日 中国硒都网)

正如师生们所言,班班通资源的实施,让教学资源信息的实现了共享,过去的一书、一板、一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教学方式多样化,信息来源多元化,让大山的师生们尽享信息化带来的“福利”,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信息化”对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广大教师要主动学习“信息化”教学技术。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技能,需要熟习教学白板系统的主要功能,能运用电脑制作基本的课件,能熟练操作白板系统……在这方面,教师的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年轻老师明显占有优势,但对部分年纪大的教师却有一定的难度,这种难度既来自客观,也来自主观。面对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多从主观上找原因,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论年纪有多大,记忆力有多差,只要还在教学岗位上就应努力学习信息化手段,不断实践,多向年轻教师学习,向信息化教学的行家里手请教,将操作中的难点逐一突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学校对“信息化”运行系统的管理要实现精细化。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作用,一方面,学校应该精心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信息化”实用技术的培训,培训内容不要过多过杂,要注重从基本认识和基本操作入手,譬如说,对于班班通系统,学校应想办法让每位教师识别其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功能,组织人员面对面地、手把手地教相关教师动手操作该系统,让教师从会一点操作技术到会很多,从不感兴趣到非常感兴趣;另一方面,学校对信息化运行系统的管理要到位,要精细化,高效化,让“信息化”这条快车道时刻畅通,譬如说班班通,一旦出现故障,学校层面的管理系统应自动得到反馈,并快速作出反应,这种反应要不亚于电力系统、交警系统对故障的处置,必须有专业人员及时现场维修以快速解除故障,试想,班班通系统如果三天有两天是坏的,不能使用,那就太煞风景了,教师花了很多心血准备的课件无法使用,制作了课件却还是要用粉笔去写,那就太累人了,这样的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教师就没有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激情了,因为他感受到的不是高效,而是一种没有意义的劳累,于是,班班通也就成了一种摆设,从而影响“信息化”作用的发挥。

教学中,“信息化”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在此,让我们向那些为教育“信息化”而作出不懈努力的人致敬。同时,不要忘记,要想让“信息化”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还需要我们作出更多努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