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申:草根文学爱好者也要有使命担当

继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以后,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一年后的10月14日,这篇重要讲话公开发表;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总书记的先后两次讲话,指出了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在文艺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尤其是习总书记在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更是在中国走向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征程上,文艺工作者承担着怎样的使命责任?给出了标准答案,并寄予殷切希望。

无论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议上的讲话,还是习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人民性。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希望大家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要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要走入生活、贴近人民,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判断,弘扬正能量,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二者,一脉相承,那就是要为人民而歌,做到文学艺术性、政治思想性、人民大众性、高尚纯洁性相统一,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引领时代的风气,弘扬民族精神。

文学作品是文学工作者奉献给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也是其立身之本。只有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尊重,也才有地位和发言权。什么是优秀作品?习近平指出,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习近平关于优秀作品的论述,尤其是明确提出要“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为我们识别和评价优秀作品提供了科学的标准。

创作出优秀作品,就是要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必须遵循的创作铁律,也是众多有成就艺术家实践的心声。正因为有了这份厚重的沃土和感情, 马识途写出了《清江壮歌》王英先写出了《枫香树》,还有两匹骏马的《远去的诗魂》《巴国俪歌》和田萍的《漂洋过海来爱你》等许许多多的文学艺术作品。

回顾恩施作家们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担当精神。不论是资深的领军人物,还是新崛起的网络写手或草根一族,都把宣传恩施作为己任,用文学记录恩施发展的历史变迁,描绘民众的创业精神和幸福感,还有诠释恩施的美丽。这些作品,见于《人民文学》、《十月》、《人民日报》、《文化报》《诗刊>《民族文学》等权威报刊杂志上,构成了恩施作家展台的一片靓丽的风景。

作为人民中的一份子,一位恩施土家山寨里的文学爱好者,虽缺乏专业文学素养,但为什么写,写什么?一直有一种自发的内在情愫在心中蠕动。写自己、写亲人、写乡亲、写故土,写事业与生活中的逆境与顺境、梦想与希望、恨与爱、生命轮回,写自己熟悉与感动的人和事,与故土和乡亲跳动的脉搏同步,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歌。歌唱生活,歌颂时代,这不仅是一个正直善良的民族基因使然,也是引导昂扬向上,崇尚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创作出优秀作品,就是要有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一些好的文学作品,读来荡气回肠,精神昂扬,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让人意志消沉,萎靡不振。高与低,反应出不同的文艺观和价值观,并决定着作品的生命力。 文艺所承载的道义和责任,必定注定作家们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文艺创作是辛勤劳动的过程,是甘守寂寞锤炼意志的过程。只有拆除“心”的围墙,做到“身入”,“心入”、“情入”,才能克服浮躁或名利,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这也许就是我们草根文学爱好者的史命和责任。

(编审:滕义   编辑:李婷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